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规则意识 > 正文

女儿用自己的30多张奖状向爸爸换钱引热议,家长该怎么奖励孩子?

更新日期:2022-01-14 14:54:19  来源:

导读张先生在抖音上发了一个视频,他的女儿在视频上看到别的孩子拿一张奖状找家长换了十块钱,就问自己的爸爸提了同样的要求。张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没想到女儿一下子拿出了30多...

张先生在抖音上发了一个视频,他的女儿在视频上看到别的孩子拿一张奖状找家长换了十块钱,就问自己的爸爸提了同样的要求。张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没想到女儿一下子拿出了30多张奖状。能看出来,张先生在吐糟自己的私房钱被掏空之后,更多的是自豪和开心。

  网友很羡慕张先生有如此优秀的女儿,也有部分网友不赞同张先生的做法。张先生的行为是在奖励自己的孩子,他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孩子继续努力,越来越优秀。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会通过奖励来激励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奖励实际上是对孩子特定行为的一种强化。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如果不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因此,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手段不同,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举例来说,有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如果他的成绩能够提高十分,就可以得到100块钱。孩子有可能为了得到这100块钱的奖励,学习十分努力,这就是正强化。还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会告诉孩子,如果他没写完作业就去玩手机,大人就会把手机没收。孩子为了保住手机,可能会按照家长的要求乖乖写作业,这就是负强化。

  奖励方式没有好坏之分,需要根据目的和效果来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第一、要慎用物质奖励。

  很多家长都喜欢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孩子成绩进步了会给一定数额的钱,孩子坚持弹钢琴会买礼物,孩子主动做家务会得到什么东西。时间长了,孩子会认为自己只要有好的表现,就应该得到奖励。如果大人没有及时奖励或者奖励的东西孩子不满意,他会选择中止好的行为。

  其实,奖励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一些。在孩子还没养成好习惯之前,家长可以适当地通过物质来激励孩子保持努力。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把物质奖励转化为其他奖励。比如,称赞孩子的品格,夸奖他的进步,让孩子从大人真诚的赞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一旦孩子体会到了他所做的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他会更加乐意继续坚持。

  第二、不要对任何事情都奖励。

  有一些事情本来就是孩子应该去做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家里的卫生,出去游玩时承担一些任务等等。对于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大人要明确告诉孩子不会给他们奖励,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培养他们主动承担责任的品格。

  对于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进行奖励,会转换他们做事情的动机,他们会把应该做的事和奖励联系到一起。一旦撤销奖励,孩子会变得没有动力。尤其是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之后,要让孩子明白:对于他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应该期望得到奖励。

  第三、奖励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家长要有耐心。

  大人奖励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够保持好的行为,改正不良的习惯。奖励只是一种方式,大人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心急。孩子有时候虽然很渴望得到奖励,但是由于任务难度太大或者其他原因,他可能无法做出大人期望的行为。此时,大人不要着急,更不能去批判孩子。

  即便孩子能够做到,也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而放弃,对于这些状况,家长应该有心理准备。如果奖励的方式行不通,大人可以积极尝试其他方法。比如,大人和孩子一起努力,陪伴孩子进步;大人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通过参加活动,激励孩子进步等等。

  总之,无论我们奖励孩子的方式是怎样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进步,获得更好的成长。在奖励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主次颠倒了。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