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情绪调节 > 正文

青少年心理成长,给Ta无条件的爱,才能避免孩子形成讨好性人格

更新日期:2022-10-23 09:45:35  来源:

导读  王女士的父母都是重男轻女的人,尤其是妈妈,她从来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过分偏爱。  王女士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自弟弟出生之后,父母的重心几乎全都在弟弟身上。家里面有好...

  王女士的父母都是重男轻女的人,尤其是妈妈,她从来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过分偏爱。

  王女士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自弟弟出生之后,父母的重心几乎全都在弟弟身上。家里面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总是先给弟弟,两个姐姐若是和弟弟发生了争执,挨批评的永远是姐姐。王女士和她的姐姐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变得越来越听话和懂事。

  她们俩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父母分担家务和农活,帮着照看弟弟。即便如此,父母总是对她们不满意,经常指责她们做得不好,挑她们的毛病。姐姐的性格比较大大咧咧,挨过批评之后很快就好了,而敏感内向的王女士则要难过半天。

  王女士结婚之后过得很不如意,丈夫不仅好吃懒做,还经常酗酒。有一天王女士和丈夫大吵了一架,她又生气又难过,忍不住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妈听完她的倾诉之后,不仅没有安慰她,还抱怨她没本事,连自己的老公都管不住。从那以后,王女士再也不给妈妈说自己的难处了。

  忍无可忍的王女士最终和丈夫离了婚,一个人带着女儿艰难生活。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女儿,有时候觉得自己都要坚持不下去了。她请求妈妈帮忙带带女儿,但是妈妈却以要照顾弟弟为由拒绝了。那时候她的弟弟已经参加工作了,妈妈所说的照顾就是在家给他做饭而已。

  王女士虽然很失望,但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尽管自己过得很难,她依然在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想尽办法凑了500块钱转给她,逢年过节还是会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回去看看。而妈妈对她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习以为常,依然很少给她好脸色,更不用说帮帮她了。

  王女士心里对妈妈有一万个不满意,却又忍不住对妈妈好。直到她后来学习了家庭教育才明白,自己一直在讨好妈妈,而她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就是和父母养育她的方式有关。

  王女士的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她无条件的爱,这让她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她觉得自己只有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才能获得他们的关爱和赞赏,才不会被抛弃。她就这样隐藏起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看着父母的脸色行事,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在幼儿心里,父母具有无上的权威,父母在孩子早期的养育方式甚至可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父母如果长期给予孩子负面的评价,孩子就会变得缺乏安全感和自卑。他们总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习惯性地迎合他人的需求和讨好他人。

  王女士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努力才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她最终得到了疗愈。她依然对妈妈很好,但不再是为了讨好妈妈,而是她想那样做。同时,她也特别注意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避免孩子重蹈覆辙。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