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沟通表达 > 正文

童年的缺失需要长大后弥补,报复性补偿心理怎么破?

更新日期:2022-06-04 13:56:10  来源:

导读  今天,看到了一位心理学博士分享的她朋友的故事。  朋友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有一次出差了。他们回来时给家里的每位成员都带了礼物,其中有一条特别漂亮的公主裙。朋友当时看...

  今天,看到了一位心理学博士分享的她朋友的故事。

  朋友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有一次出差了。他们回来时给家里的每位成员都带了礼物,其中有一条特别漂亮的公主裙。朋友当时看到非常喜欢,她以为那是爸爸妈妈专门给她带的。但是,爸爸妈妈却把那条漂亮的裙子送给了堂姐。原来,爸爸妈妈认为她的年龄太小,还不适合穿裙子。朋友为此失落了好久,从此她的心里就对公主裙起了执念。

  她参加工作之后,第一次发工资就先去买了一条裙子。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去逛服装店,看到漂亮的裙子就忍不住买下来。但是,因为工作的场合并不适合穿裙子,她买的那些裙子大多都挂在衣柜里当摆设。尽管朋友也知道这么做意义不大,但是总是忍不住去买。只要不买,她的心里就会不舒服

  心理学博士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朋友的行为是属于典型的因为童年缺失引起的报复性补偿心理。当时她对那条裙子极度渴望,爸爸妈妈却没有满足她的需求,于是让她的心里产生一种匮乏感。长大之后,为了填补这个缺口,她就不停地买裙子。

  明星张歆艺也分享过类似的经历。她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上初中时还要穿爸爸的劳保鞋,她的衣服经常是妈妈用旧衣服改过的。有一次她特别想要买一双小白鞋,妈妈一看标价99元,就没有给她买。还告诉她,如果她在后面的考试中进步多少名,就会给她买。

  为了得到这双小白鞋,张歆艺刻苦努力地学习,在考试时达到了妈妈要求的名次。但是,妈妈最后仍然没有给她买。那个时候张歆艺失望极了,她发誓长大之后一定要努力赚钱,赚了钱之后要给自己买很多小白鞋。后来,她真的挣钱了,就给自己买了特别多的小白鞋。

  童年报复性补偿心理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用来形容许多成年人童年时被无情抑制住了买玩具的欲望,在成年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对自己进行报复性补偿的症状。根据调查,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在淘宝给自已买玩具,某乐高玩家一年花费1200万买乐高。这些人在小的时候曾经对某些玩具非常渴望,但是都没有被满足,自己长大之后有能力了,开始满足小时候的愿望。

  这种心理在大多数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出现过。小的时候特别想吃某种美食,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某个玩具,小的时候特别想去某个地方玩。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愿望没有被满足,于是在我们心里成了一个需要填补的空缺。长大之后,我们会想办法填补这个空缺。有的人长大后可能是得到满足了,也可能是自己释怀了,这些空缺就会填满。但也有一些人,为内心的这个空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似乎怎么都填不满。

  甚至有一些人,会把自己童年的缺失无意间投射到孩子身上。他们小的时候可能曾经被父母忽视、拒绝、惩罚过,体验过强烈的焦虑、悲伤、恐惧等心理。他们当了父母之后,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心理,避免让孩子体验他们有过的经历,在教育孩子方面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有的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很多零食、玩具、新衣服等等,远远超出了孩子的需求,甚至有些孩子根本就不喜欢。大人做这些,其实只是满足了自己小时候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孩子不领情时,大人还会感到不理解,认为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的父母因为学习和父母起过冲突或者在学习上遭遇过打击,他们会刻意放低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要求。比如经常让孩子请假,纵容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经常对孩子说“成绩不好没关系,只要开心就好”。这样做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让孩子觉得学习不重要,对自己没有要求,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有的父母小的时候因为条件不允许就没能接受好的教育,内心很遗憾,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参加补习班,给孩子提出超过他们能力的要求,给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他们认为这么做就是为了孩子好,而没有问过孩子自己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愿意,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童年的缺失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愿望,也总有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补偿心理并非完全没有好处,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遭遇挫折而充满焦虑时,我们会本能地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缺憾,以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遭遇挫折而心理失衡,或者出现其他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只是,有些人的补偿行为超出了合理范围,因为自己童年的缺失不断地付出行动,对自己对他人都造成了一些困扰。而且很多补偿行为并不能真正治愈内心的创伤,我们需要觉醒,需要改变。

  首先,在意识到自己的补偿心理时,一定要注意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尤其是要和自己的孩子区分开。要清楚地意识到,童年的缺失只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孩子没有关系。需要治愈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孩子目前很好,他们没有问题。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自己着手。

  其次,要给自己足够的关爱,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那些童年未被满足的愿望之所以让我们难以释怀,是因为那些事情激发了我们不良的情感体验和糟糕的情绪。它让我们觉得委屈、无助、绝望、愤怒、自卑等等。要告诉自己,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的自己已经变得很强大,也有能力给到自己充分的安全感。

  接着,要学会和自己、他人以及过去和解。要原谅小时候的自己,小孩子有愿望是很正常的,并不是不懂事。要原谅不能满足自己愿望的大人,可能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可能是他们不知道这件事对你那么重要。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释怀,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重要的是要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最后,要让自己从伤痛当中吸取经验,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养育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的童年缺失就矫枉过正了,过度满足、溺爱孩子是不可取的。可以充分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支持孩子追求美好的事物。但是,必要的拒绝、合理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会带来补偿心理。我们在克服自卑的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从而通过补偿心理来完善自身,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补偿心理带来的又一个好处了。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