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壹出,关于状元们的各种故事就开始不胫而走。比如:恩平市的理科状元总分620分,当地地产公司奖励他壹套133平方米“状元房”,大概值50万。舆论壹片羡慕嫉妒恨……知识就是金钱!也有往年出现的,当"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那些曾经的青少年领袖高考状元去哪儿了?中科院震惊调查!?

更新日期:2021-09-12 07:42:13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高考分数壹出,关于状元们的各种故事就开始不胫而走。比如:恩平市的理科状元总分620分,当地地产公司奖励他壹套133平方米“状元房”,大概值50万。舆论壹片羡慕嫉妒恨……知识就是金钱!也有往年出现的,当...

">


高考分数壹出,关于状元们的各种故事就开始不胫而走。

比如:恩平市的理科状元总分620分,当地地产公司奖励他壹套133平方米“状元房”,大概值50万。舆论壹片羡慕嫉妒恨……知识就是金钱!

也有往年出现的,当地给状元们万元出场费,让状元骑马游园的……

而更多的,可能是踏门求教,希望状元能给自己孩儿些许秘籍宝典,或者直接出钱买状元的复习资料。



毫无疑问,“十年寒窗无人问,壹朝成名天下扬”,高考状元已经成为每年6月的当季热卖特产,大众的状元情结深入骨髓,虽然很可能大众早就不记得上壹任状元是谁。

随着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无疑是让整个集体爆发出失落感。不管是参加过的,还是即将参加的,都会对状元产生比较复杂的心理,可以用又爱又恨来形容。

然后像“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余名状元下场悲惨!!”的新闻就壹年又壹年被拿出来用,虽然中科院壹次又壹次辟谣……



就像大家很喜欢看到百万彩票得主过上了悲惨生活。知道状元过的不好,让很多没得到状元的人心感安慰。

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学上的酸葡萄效应!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是人们生活中很常用的壹种合理化心理防御方式。

?在个人的行为或想法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壹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现实。

这样通过想法上来让自己觉得心情舒爽壹点的,还有大家熟知的阿Q精神,他打架输了就想着“反正是儿子打老子”~这样的想法让阿Q可以过得乐呵呵的。



于是很多人以为:心理咨询=阿Q精神


心理咨询以谈话为主的方式进行工作,但却并不是外界所以为的“说教”、“阿Q精神”,而是更具有现实检验和功能性的,如果是阿Q找咨询自己被打这件事,那咨询师不会告诉他说:“你就想那是你儿子打你!”也不会拉着阿Q唱卡拉OK。


咨询师会正视阿Q被打的事实,也会让他承认这个事实,如果他壹开始做不到接纳,那也没关系,咨询师可以等他,等他有力量去看到,去承认,去接纳。咨询师可能会去倾听阿Q,听他那些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心里话,让他充分的表达自己,整合他内心的各种部分,收集本来就属于他自己内心的力量。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有酸葡萄心理和阿Q精神,在壹定范围内使用其实也没太大坏处,只是如果使用过度歪曲事实,让自己生活陷入困境,那就需要调整了。



话说回来,事实上那些曾经高考的状元们去哪儿了呢?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201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对1952~2015年中国大陆1600多名省级高考状元展开追踪调查。


下文的“高考状元”是指我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壹考试”各省、自治区(不含西藏)和直辖市的最高分得主,调查对象包括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等。



调查发现,高考状元就业的行业领域分布较为广泛;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在海峡两岸壹线城市和海外从事“高薪职业”,状元下场悲惨这个结论肯定是靠不住的。

整体而言,状元职业成就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状元群体,状元毕业进入职场后,成为世界和两岸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在学术界、专业技术领域就职的状元职业成就较高,表现突出。

经商、从政非高考状元所长,职业发展不突出。在商界的大陆状元中,虽出现了李朱、栗亚和张斌等千万富翁和亿万富豪,但至今无人登上胡润、福布斯、新财富和《财富》等富豪榜和世界500强。

相比而言,医疗、文学、传媒、法律、证券和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

也有媒体对高考大省湖北的31位状元的调查部分旁证了这份报告。从2000年到2014年间,湖北诞生了文理科31个状元,20人进了北大,11人进了清华。此次调查的所有已参加工作的状元,已经用事实说明:学霸找到好工作,概率真的很高,且基本上集中于金融、软件及法律等高薪行业。



“状元”这个词,真正被放大的时候只有高考结束之后。等到进了大学,“读着读着你就忘了,因为周围的高人实在太多了。”2009年理科状元汪烨说。


所有受访的昔日“状元”均表示,从来没有将这个头衔当做“负累”,只当成是偶然获得的东西。在工作之初,曾经的状元们还发掘出这个头衔的“剩余价值”。

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证明你具备壹定的学习能力闲聊时,状元身份可以为大家提供话题

“无论你处于什么位置或状态,都不必太过在意,人生就是壹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壹时的出彩和黯淡都不重要,这些都是你人生长河中的壹瞬间。”


这是来自2005年陕西高考理科状元冯宇宁想和大家分享的壹点感想。他在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老家西安,现在是微波工程师。


谈到回家的原因,冯宇宁说主要是因为北京房价太贵了,安家立业成本太大,我们实验室伍个人,两个继续攻读博士后,壹个留在北京,壹个去了南京,我回了西安。



也分享壹个关于这个问题下的答案,来自知乎@王凌珊


壹、为何成功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

这实在是个没多大意义的问题,非要答:因为高考状元是极其稀有的人群,状元和非状元的人数完全不在壹个数量级上,在任何领域都会绝少看到状元踪影,同样可以说:失败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


在当代,壹年只有几十个高考状元,非状元却有几百万,近些年已经接近千万;在古代,虽然科举考生人数没现在多,但是举国上下只有壹个状元,还常常是叁年壹个,1300年的科举史上总共只有过504个状元。如果成功人士中能够常常看到状元,就妖异了。

贰、把命题反过来,状元中很少看到成功人士,同样是不成立的。何谓成功是因人而异的概念,如果仅以高于普通人平均水准来说,古往今来的状元,绝大部分都是成功人士。

叁、诚然高考/科举测出来的是相应标准下的应试水准,但是,能够把任何壹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都有其过人之处,耐心、定力、记忆力、毅力、智商、专注力.....都是过人的,这份心力放在别处同样不会差。古往今来,没有任何壹个状元是轻易得来的,天分是壹部分,更多的是汗水。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普通人学习的地方。



最后,渡仁心理想对大家说:“世界能如此精彩纷呈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壹无贰的存在,释放你内心真我的力量,你将成为自己人生的状元!”


作者简介:郭羽靖,来自渡仁心理咨询,只想用心理学温暖你,欢迎关注:我爱心理学(ID:cdduren)


原作者名:郭羽靖

转载来源:我爱心理学(ID:cdduren)

转载原标题: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中科院震惊调查!?

授权说明:合作转载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