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厌学研究(农村初中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更新日期:2021-10-21 12:58:53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过于紧张而精神崩溃,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自我结束宝贵的生命。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

厌学研究

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以致不少人由于生活过于紧张而精神崩溃,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堪忍受生活和工作压力而自我结束宝贵的生命。

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

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脆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反叛?如今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优裕,却为什么总是喊苦、喊累?为什么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如此困难?孩子应该有怎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孩子应该过怎样的学习和娱乐生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38.4%.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即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厌学产生的原因

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其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它是一个从轻到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厌学不是某些学生所特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会在行驶表现出来。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高阶段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

(一)小学生对学习转型期的不适应

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教师是第一个学转型期,在此期间幼园教学目的、任务、纪律等与小学并不一样有很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孩子的活动性强,上了小学孩子就要学会安安稳稳地坐在书桌旁边读书,要应付更难的功课等。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的深度也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这些变化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重大的冲击,处理不好产生厌学情绪。

(二)小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不认同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主张学生全面发展的。那么,什么是全面发展呢?不少人往往认为一个学生的各门功课都考高分就是全面发展了,踏入了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就会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危害就是使大部分学生都厌学。因为它对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个标准衡量,要求他们把上重点中学作为奋斗目标。学校好比是“工厂”,学生是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一批批“标准件”。这就造成如下现象: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是为考高分、升学,为了回报来自社会及家庭的过高期望值而不敢不学,不得不学,其实并非对学习活动本身有兴趣。学习成绩也许提高了,但学习的兴趣和追求知识的精神却逐渐泯灭了,最后由于动机水平过高而导致厌学。而另外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因屡屡失败,学习负担更加沉重,从而对前途丧失信心,越学越没兴趣,最后自暴自弃而厌学,这是由于动机水平太低而导致的厌学。

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被考试所束缚,成了分数的奴隶,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创造性、个性的发展受到压抑,当然也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而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仅仅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学生学习动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习活动对学生应该产生的深远的心理上的积极影响。这是“片追”造成的另外两个恶果。

其实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有一种勃勃的生机,对一切未知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如饥似渴地想了解这个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想学会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存。这可以说就是巴甫洛夫所指出的那种一切健康的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学习需要。例如小孩子经常发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就是原始的学习需要的表现,也是学习的心理取向。而学校的学习无疑是满足和发展这种需要的良好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应该喜欢学习的,追求和满足就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学习过程本身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原始的学习需要,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随着原有需要的满足又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和追求。这种手段与目的统一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同时心理也得到发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学科都厌学,据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对某学科厌学往往与授课教师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有些教师不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去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是简单粗暴,过多地运用惩罚甚至是变相体罚的方法去纠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错误,例如某校一学生上数学课总是睡大觉,上课有时竟自由出入教室,对老师也不屑一顾,教师批评他还强词夺理,他说:“我从上学到现在还没碰到过理解我,关心我,能让我对学习产生兴趣的老师,老师动不动就辱骂学生,一有什么事,就找家长告状。”原来小学时,一次他与其他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地没扫干净,就被班主任辱骂,他刚争辩几句就被老师一巴掌。从此他恨透了这位数学老师,这位老师来上课,他就是不听,甚至捣乱,他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据问卷调查,相当多的学生过去曾受到老师的体罚或变相体罚,从而“厌师”导致学生的厌学。由此看来,有相当多的学生厌学起因于“厌师”。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原始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反而失去了学习活动中最珍贵的东西--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谈不上新的学习需要及欲望的产生和发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探索、自信等一些积极的情感,而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等消极的感觉,久而久之必然厌学。这是由于手段没有为目的服务而与目的产生的厌学,它是导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三)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读书无用论的滋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另外,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没有禁止未满18周岁学生入内,使一些学生尝到了游戏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

厌学研究

(四)家庭背景对小学生的影响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如厌学学生王刚、李英的家长就是这样。

  2、家长的听之任之不重视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他们甚至在孩子面前坦言“你们这一代不管怎么学习,以后也一定是大学生了,现在无论什么大学毕业的都得自己找工作,所以你只要有一个大学念念就可以了,不管它是什么名牌大学还是破大学,反正以后都得自己出钱念大学,自己凭关系找工作。”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孩子必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扶持,父母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3、家庭成员不和睦

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也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中,试问又哪来的心思去学习呢?所以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对策与建议

(一)唤起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孩子愿做什么不愿做什么,往往由兴趣而定,兴趣的产生是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家长希望孩子有怎样的兴趣,就应提供相应的环境刺激,要使他们的兴趣持久,更需要家长对他们的成功有所关注,小小的赞赏也能激发他们百倍的热情。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这是激发兴趣的源泉。孩子如果对某门功课缺乏兴趣,就不容易学好。情感激励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实践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要求学习本来就是一种需要,但学习枯燥无味,必然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学习的故事,给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参观、旅游,边玩边学习。

  以“兴”为导,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样能帮助小学生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小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他们可以互相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小学生,他无特长,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因此以兴趣为突破口培养特长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二)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高兴地、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并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摆在第一位的是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会写字、阅读、作文、计算、绘画等。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以外,还要善于创设一些教学情景,利用必要的媒体,巧妙导入新课,让学生怀着轻松好奇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从儿童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和老师交给的,而是他们自身探寻得到的。如果我们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以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规律,那就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的小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会有一定难度,如何缩小形象思维和抽象知识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教师除了要利用具体实在的教具外,还应创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知,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内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尊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期望与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四)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与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厌学研究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