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 育儿知识 >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来源:北京利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发布日期:2017-01-21

如何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所谓接纳孩子,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爱的是完整TA,而不只是你喜欢的他的某些局部。你愿意倾听他的内心,理解他的情绪和感受,在你面前不会担心被拒绝和排斥。

接纳是亲子关系建立的第一步。然后,才有真正的育。

接纳就是愿意了解一个真实的生命

人本主义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创立了“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其核心的理念就是无条件地接纳来访者的情绪。

接纳就是放下自己的价值判断,只是愿意去走近一个人的内心,愿意去倾听去了解。无条件地接纳情绪,就是接纳他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情绪和感受。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加诸别人身上的,这一点在父母面对孩子时尤甚。

下面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接纳孩子情绪的情境:

情境1:

孩子:妈妈,我害怕小狗。

妈妈:小狗有什么可怕的,不怕的,我们可是男子汉啊!

情境2:

孩子:妈妈,我不想和田田玩。

妈妈:他不是你的好朋友吗,你上次不是还吵着要找他玩吗?你怎么又不想和他玩呢,他知道后该多伤心呀。

情境3:

早上起床上幼儿园:

孩子:妈妈,我不想起床,我不想上幼儿园。

妈妈:幼儿园多好呀,里面有好多小朋友和玩具。

情境4:

孩子:妈妈:我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件事。

妈妈:怎么会呢,你一定可以的,你上次不是做得挺好的吗?

......

如果放下判断,愿意去理解孩子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我们就更可能真正地去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也就更可能创造出自己的独有的育儿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基于接纳可能的回应,并非一定有效,因为说话者的内心状态是决定语言力量最重要的因素。

情境1:

孩子:妈妈,我害怕小狗。

反应1:有趣的妈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回应:一边做出夸张的样子,一边说“我也好怕怕哦”。当妈妈这样反应的时候,传递的信息其实恰恰是孩子害怕小狗这种情绪是自然正常的。如果不接纳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妈妈反倒可能很认真地想要纠正孩子的感受。

另外,妈妈夸张的反应,孩子可能的反应通常会咯咯地笑着学你,这同时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紧张感。

反应2:如果妈妈比较难以做出这种反应,但只要内心接纳,可以自然地说:“没关系,有妈妈在,妈妈会保护你的”。

孩子的害怕没有被否定,同时得到了妈妈安全的保证。

反应3:妈妈小时候也怕小狗,后来长大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慢慢地就不怕了。

接纳的反应有一个共同点:孩子的害怕被看到了,并且体验到这个情绪是自然的。

不接纳的反应,可能会让孩子得到一个二级情绪,即对自己害怕的评价和不接纳。他困扰的可能不再只是害怕本身,而变成了我为什么会害怕,并由此体验到新的负面情绪,如羞愧、内疚、丢脸等。

他可能会害怕自己害怕,这样内在的冲突和控制就萌芽了,而不只是自然的害怕小狗而已。

不被接纳的情绪会激发负向的保护策略

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它有信号的功能,像信使一样提示着个体内在发生着什么。如果我们否定了一个人的情绪,在体验层面上,这个人就被否定了,一个经常被否定情绪的孩子,是很难建立真正的自信的。

为了自我保护,有的孩子可能会选择回避体验自己真实的情绪,表现出他人希望自己表现的样子,比如强迫地照顾他人,不是发自内心地笑等以获得周围人的爱。强迫性地使用这种策略的孩子将来抑郁风险很高。

有的孩子则可能通过一种夸大的负面情绪、甚至报复攻击的方式,来获取关注或照顾。他像是一直向周围不断发出信息:你看我都这样了,快来爱下我吧。强迫性地使用这种策略的孩子将来有反社会型人格或精神疾病的风险。

当妈妈看到孩子胆小时,与头脑里的男子汉勇敢自信的理想小孩不一致,妈妈在这一刻是不接纳眼前这个真实而胆小的孩子的。她更多在焦虑的驱使下,想要去塑造理想小孩,于是,妈妈的反应是“不怕,小狗有什么可怕的,你可是男子汉啊!”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可能会是:妈妈不爱胆小的自己,胆小不好,我是个胆小的不可爱的孩子。

没有爱,尤其是没有妈妈的爱,对孩子而言通常意味着死亡,孩子为了重新获得爱,可能会采取两种策略:

一种是压抑自己的恐惧,不接触自己的感受,表现出妈妈希望的样子。他可能会说:“妈妈,我是男子汉,我不怕”。然后,妈妈的焦虑就被治好了。孩子回避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踏向理想小孩的道路就开启了。妈妈幸福地塑造并等待收割。

一种是夸大自己的恐惧。我害怕,妈妈觉得不应该,她不会保护我的,我觉得处境很危险,我需要努力让妈妈看到,我是真的很怕。当我需要保护时,我不确定妈妈是否会保护我,我需要试探才能安心。他可能会哭喊并表现出更加害怕的样子:“我怕,我怕,我就是怕,妈妈,哇~。”

余下的情境不在一一分析,生活中这样的时刻俯拾皆是。当面对孩子时,我们最好能够把所学习的那些知识和既定标准全部忘掉,眼睛里只看到眼前真实的孩子。这样,做父母就会轻松许多,而不必纠结于各种你所看到、学到的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育儿知识。

接纳情绪不是纵容和娇惯行为,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还需要自信地进行管教,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0121/4759.html

   中国心理咨询网北京心理咨询 | 广州心理咨询 | 武汉心理咨询 | 杭州心理咨询 | 石家庄心理咨询 | 成都心理咨询 | 南京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询 | 郑州心理咨询 | 西安心理咨询 | 济南心理咨询 | 深圳心理咨询 | 唐山心理咨询 | 名人心理 | 青少年性心理| EAP服务 | 育儿知识 | 心理测试 | 心灵鸡汤 | 在线心理咨询 | 心理问答 |
网站版权:心理工作室 京ICP备150383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