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 育儿知识 >

接受自己的父母亲,也就等于接纳自己

来源:北京利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发布日期:2017-03-15

与父母和解

不被指责的父母不存在

已经成人的我们,与我们年迈苍老的父母之间,仍有着各种各样的纠缠甚至冲突。从“妈妈很少把我抱在怀里”,到“我一直不把头发扎起来,因为我爸过去经常嘲笑我的扇风耳”,以及在不恰当的时候打到脸上的一记耳光,不断重复的令人难堪的言词,偏向其他孩子而忽视自己,控制过严......我们可以抱怨父母的事情,似乎永远也列不完。这些痛苦的回忆反复被唤醒,甚至扰乱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柳柳以母亲为耻。“她经常指着肚子上的伤疤告诉我,知道我生你多不易吗?”这让柳柳觉得母亲是个可耻的敲诈者。“她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我的人生:我上大学时刚和男生交往,她就骂我不要脸!我刚二十出头她就催着我赶紧结婚;等到我离婚了,她又天天唠叨:我看你怎么嫁得出去!我真绝望: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我今天的一切不幸,几乎全是她造成的!”

已经38岁的佩佩一直单身,她自嘲自己有恐婚症。“而这与我父母有很大关系。”她说,“他们是最失败的父母!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充满内战。我每天一睁眼,就听到他们在争吵,甚至互相扭打在一起。这就是我看到的婚姻样板!我怎么能够相信婚姻呢?”

的确,我们今天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可能就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他们是有缺陷的父母,他们受到指责可以理解。而那些对孩子爱得太多的父母,同样免不了被指责的命运:对孩子过度关注,让他们感觉不到自由。

为什么要翻父母的旧账?

必须承认,埋怨父母,有时候是一种解脱。“成年以后对父母的抱怨,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需要这种抱怨,这些抱怨可以使我们的某些问题合理化,轻而易举地把账记到父母的头上。”

然而,把成年后失败的责任全都推到父母身上,则可能是无法摆脱儿时对父母的依赖。

47岁的邓刚无法谈一次正经严肃的恋爱。坐在心理咨询师面前,他不断地抱怨父亲不懂温柔,可耻,没有能力让妈妈幸福。通过咨询,让邓刚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为什么一直藏在父亲背后: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

“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能使我们获得某种快感。只要是爸爸妈妈的错,在自己没能力保住工作或者留住爱情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责任。这样,我们仍然束缚在幼年时对父母的依赖关系里,并且通过对父母的不断责怪来保持这种依赖关系。”

通常,这会通过更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事业上不求发展,不愿意结婚,缺乏自信,违背自己的意愿......我们抱怨命运的不济,而问题的关键其实是我们需要在心理上“断乳”。

接受自己是他们孩子的身份

为人父母,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面前犯错,甚至是严重的错误。我们应认识到,绝大多数父母并不是心理学

一位女士致信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说父亲一直不给她必要的关爱。杜布森博士回信说:“如果你父亲是个盲人,你不会因此而不爱他吧?实际上,你父亲就是情感方面的一个盲人。他看不到你的需要,也意识不到对你的生活漠不关心给你带来的伤害。情感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体会不到你的感受,也不可能了解你的期望,你要学着接受你父亲还会继续给你带来伤害的这个事实。”

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再期待父母有什么改变。“接受是一个内心不计前嫌的过程。接受他们,首先就是接受自己是他们的孩子的身份,接受自己身上的血统和基因,接受爸爸妈妈不是尽善尽美的,他们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他们在当儿女时也都有过痛苦和怨恨,他们在为人父母后也已经尽其所能,做了他们能够做的事情。”

接受父母的缺点和不足既是成熟的表现之一,也可以让我们从对双亲的依赖中走出来。

和解:由谁开始?什么时候?

然而,我们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子女与父母和好如初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因为内心的障碍,我们总是拖延与父母和解的决定。这,往往会让我们因为错过了机会而痛苦。

刘湘一直都在怨恨父亲阻挠自己与所爱的人在一起。不幸的婚姻让她有勇气对抗父亲。父亲病重、病危、病故,她都狠心不出现。可是,在父亲的死亡面前,她的心早已松动。她无法相信,如此强大的能够控制她命运的父亲,也会被死亡击倒。她想大声地告诉他这些年来她所经历的、她所愤怒的,她还想叫他一声“爸爸”......

然而,父亲的去世打碎了她想当面和解的愿望。最终,刘湘来到父亲的墓前。就像堤坝的缺口打开了一样,刘湘终于哭了出来......“其实,我早就原谅了爸爸。”这一次,刘湘和父亲不再有隔阂,他们终于回到关系的起点,“他永远是给了我生命的父亲!”

“讲和只能从子女开始。”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说,“我们必须看清这一点:什么都可以弥补,惟有亲情不可弥补,不要等到我们想原谅父母的时候,子欲养而亲不在。”

很多心理治疗师认为,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与他们和解是很有必要的。“即使你很不擅长言辞,即使你要克服很多的心理束缚,最好是尽早把事情摊开来说清楚。”心理分析医生居伊·科诺说。他花了多年的时间去与父亲讲和。“现在,我可以说我有两对父母:经常与我发生冲突的爸爸妈妈,与我和解后我重新认识的爸爸妈妈。”正像我们所认识的那样,与父母的和解之路,可能是漫长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旅程。

与父母和解的两个阶段

1、指责阶段

在接受父母的过程中,首先需经历一个阶段,即“指责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只要与他们见面,就只有抱怨和不满。另一些人正好相反,他们很难对父母抱怨。而在抱怨说不出口的情况下,成人子女与父母看似和睦,但很可能因某个导火索而引发一场关系的地震。

2、盘点阶段

经过“指责阶段”后,会进入“盘点阶段”,也就是我们看到父母缺点的同时,也能看到他们的优点。慢慢地,我们的记忆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过去做些修正,痛苦的回忆会渐渐淡薄,令人愉快的记忆则会凸显出来,父母的形象也就变得可以接受了。

弗洛伊德也曾被孩子指责

曾经有一个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问弗洛伊德,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母亲?他的回答是:不管你怎么做,你都不会是个好母亲。在某种意义上,精神分析之父的回答是对的,他本人也是一个被自己孩子责难批评的父亲。心理学家们都一致认为,缺少爱和被爱过剩一样,都是产生痛苦的源泉。

一旦我们懂得,接受自己的父母亲,也就等于接纳自己,更进一步说,也就是让爱走入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已经迈出了与父母和解的第一步,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步。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0315/5181.html

   中国心理咨询网北京心理咨询 | 广州心理咨询 | 武汉心理咨询 | 杭州心理咨询 | 石家庄心理咨询 | 成都心理咨询 | 南京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询 | 郑州心理咨询 | 西安心理咨询 | 济南心理咨询 | 深圳心理咨询 | 唐山心理咨询 | 名人心理 | 青少年性心理| EAP服务 | 育儿知识 | 心理测试 | 心灵鸡汤 | 在线心理咨询 | 心理问答 |
网站版权:心理工作室 京ICP备150383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