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 名人心理 >

[心理答疑]青少年心理咨询电话

来源:北京利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发布日期:2015-11-17

[心理答疑]青少年心理咨询郭利方老师电话qq503496386,近些年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许多高校的少数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格缺陷,道德缺失,因而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发生,给个人、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些现象十分值得我们深思,并需要我们努力加以引导,以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完善人格、高尚道德的人才。

解决心理问题有助完善大学生人格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实际,这些独生子女曾在家庭中备受呵护和宠爱,但当他们走向社会,理想的追求与就业的压力,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权钱的困惑,无情地把他们抛到激烈竞争的风口浪尖上,在家庭中的备受呵护与激烈竞争中的无情抛弃,让他们在天与地的落差中心理出现了缺陷,困惑与悲观,消沉与失落,使他们在困苦中挣扎着,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育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教育环境,把他们从迷茫与困惑中解脱出来,关注和解决他们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从教育入手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引进和培养心理教师,随时关心、关注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可以通过聘请心理方面的专家,经常给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大学生有了健康的心理,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才有了基础。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交往

培养大学生集体荣誉感。为了削弱自我意识,学校应多组织一些集体项目的体育活动,培养集体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的理念,集体荣誉感会把大学生凝聚到一起,为集体的利益、集体的荣誉而淡化自我。

教育大学生要学会尊重。尊重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尊重自己,让别人认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二是要尊重他人,教育大学生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善待父母,尊敬老师,同时也包括尊重自己不喜欢的人;三是尊重生命,教育大学生学会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就是对他人的关注与关心,并在需要的时候做出积极的反应,责任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义务关系,每个人都不可能缺少。教育大学生认清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并积极努力去承担这种责任,认识到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责任,他活着也就失去了意义。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在教学及学生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使用挖苦、讽刺、嘲笑的语言批评学生,侮辱学生,让学生难堪,下不来台,心灵受到伤害,使原本不太完善的人格受到扭曲,不利于大学生心灵健康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尽心尽力,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特别是学生辅导员,在其中承担着更加重大的责任。

高尚的道德行为是完善的人格的表现,积极的道德反应是完善大学生人格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也是培养大学生对自己或对他人行为道德判断准则所必须的能力,缺少了这种能力,人格很难完善。具体采取的方法有:

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生活中生动事例向大学生宣传真善美的道德理念,培养大学生以讲道德为荣,不讲道德为耻。

引导大学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去选择高尚的道德行为,或者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大学生面对一些人格、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创建校园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教育大学生学会化解冲突

矛盾冲突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得好就可以化解矛盾,携手为友,解决得不好会激化矛盾,酿成悲剧,引发恶性事件,毁灭他人或自己。同学间一旦发生矛盾冲突,应劝说他们冷静地对待矛盾冲突,引导学生用非暴力的和平手段解决矛盾纠纷,也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缓和矛盾,教师在处理大学生矛盾冲突时应公正处理,应引导大学生自己和平解决纠纷,练就大学生自我和平化解矛盾的能力。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高校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针对当今大学生人格上出现的问题,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完善人格教育,要多个方面、多种形式鼓励和帮助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这是高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历史责任。(作者单位:吉林警察学院)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mingren/201511171045.html

   中国心理咨询网北京心理咨询 | 广州心理咨询 | 武汉心理咨询 | 杭州心理咨询 | 石家庄心理咨询 | 成都心理咨询 | 南京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询 | 郑州心理咨询 | 西安心理咨询 | 济南心理咨询 | 深圳心理咨询 | 唐山心理咨询 | 名人心理 | 青少年性心理| EAP服务 | 育儿知识 | 心理测试 | 心灵鸡汤 | 在线心理咨询 | 心理问答 |
网站版权:心理工作室 京ICP备150383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