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 名人心理 >

郭利方陈琦教育心理学

来源:北京利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发布日期:2015-11-21

郭利方陈琦教育心理学学解析: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等既受传统的影响,也接受现代家庭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征。

根据有关调查反映|,当代家庭教育在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与学校教育、社会发展相比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郭利方陈琦教育心理学学之家庭教育心理研究所揭示的规律是制约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社会出现的许多新的家庭教育问题,也需要运用家庭教育心理的研究成果来加以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上花费的精力不多,孩子却表现得十分出色,有的家长为孩子费尽心血,却得不到好的效果,原因何在?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家长的教育是否符号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作为一名家长,不论你的孩子是男是女,处在什么年龄阶段,要想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成才,就必须了解一些家庭心理知识,掌握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把对孩子的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学校中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家长提高教子水平,也必须懂得和掌握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所以家庭教育心理应当为一个家长和家庭教育指导人员所关注和学习。

—、家庭教育心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1、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现实中,许多父母家庭教育失败的共同原因,就是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理,不关心孩子的想法,只知道不断地管着孩子,不断的强塞给孩子父母认为正确的东西,这种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僵化的。父母不懂得观察和分析不同时期孩子的发展变化,不懂得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教育或者使孩子的自我意识渐渐湮灭,产生依赖心理,或者形成孩子的反抗意识。如果家长遵循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由此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就能够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使孩子健康成长。例如:某重点大学学生林某学习认真,成绩不差,但性格孤僻,胆小怕羞,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与同学不合群。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的过分宠爱。她是领养的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怕她受到伤害,过度保护,长大后父母还不准她大单独外出,使她的性格得不到健康发展。上海《小伙伴》报主编张林曾经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她的妈妈被评为:宽松妈妈“。她的教育方法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宽宽松松,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只是父母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过度干预孩子。在孩子的知识和年龄允许的范围内,凡是孩子能够独立处理的事情,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父母从旁辅导。孩子12 岁当上小记者,一个人拿这地图在市区,郊区采访,还独自南下深圳,北上北京开会。小学低年纪时,她要妈妈帮助到复习功课,妈妈拒绝了她的要求,对她说:“你读书要妈妈当拐杖,那不成了不健全的人了吗?”孩子自学成功后,妈妈鼓励她:“你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这才宝贵啊。”

2、 使家庭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家庭生活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独生子女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转变问题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家长和子女的心理问题,只有揭示其中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才能有效的解决。

3、 克服家长的心理误区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然会带来人们观念的改变,现代社会家长的心理、观念等既受传统的影响,也受家庭教育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征。大多数家长能够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子女,但也有少数家长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心理知识,步入种种心理误区。

1}过高的期望值 有关部门曾对1898个家庭进行调查,发现70%的父母希望子女将来能够进入高等学校。这种高期望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它可以激励孩子的上进心理。但是问题在于这种过高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可能差距太大,往往会落空,带来负面效应。

2}、重物质,轻精神 大多数家庭在物质方面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在精神方面缺少关心,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缺少沟通。所以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上幸福的一代,要什么有什么。孩子却感到他们是受折磨的一代,父母只关心分数,不关心我们生活得是否愉快。

3}、不尊重、不了解孩子 有的家长把亲子关系理解为“上对下的”权威关系,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不以平等的方式与子女沟通,使亲子关系紧张,对立。如《新民晚报》刊登的《请理解我》一文“我喜欢绘画,老师还说我有绘画的天赋,但是父母不同意。昨天下午,我和同学一起去野外写生,一连画了十多张,很晚回家,没想到刚进家门,爸爸怒气冲冲的把绘画摔在地上,又使劲 了几脚。我伤心的哭了,爸爸,你这是践踏女儿的心啊。”

4}、重智育,轻全面发展 经有关调查反映,100%的学生都说父母对他们说得最多的话是“读书,分数”家长盲目请家教,去年全市花在家教上的费用超过五个亿。。

二、什么是家庭教育心理

一}家庭教育心理是家长与子女交往过程中双方产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家长和子女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 家庭教育心理受家庭中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心理卫生等因素的影响,有其一定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二}家庭教育中的家长认知问题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活动中所涉及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家长的认知、情感和教育行为方式等。这些心理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家长的认知是基础,情感是调节机制,教育行为方式则是各种心理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家长的认知:家长的认知包括家长对自身的认知和对子女的认知二个方面,这二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家长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正确认识孩子;家长正确认识子女,有利于家长全面认识自我。

家长的认知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和起点,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的心理状态,要科学的、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必须从提高家长的认知道着手。

1、 家长的自我认知是指家长对自身的认识过程,即家长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过程。家长的自我认知一般是通过自我观察,社会比较和与他人的接触中,特别与子女的交往过程中,根据对象提供的种种反应来逐步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家长自我认知的类型十分复杂,只能列举几种常见的家心态:

1}自傲心理: 家长对自己充满信心,自己工作中也作出一定的成绩,“自命不凡”。他们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有强烈渴望子女成功的欲望,并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他们有时会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 南京的一件家庭惨案就是由于父母对儿子过高的期望值造成的。南京华工学院的二位教授一心“望子成龙”,认为自己是教授,儿子理应是大学生,研究生。儿子没有考上大学,他们花高额学费让儿子进自费大学读书,并立下规矩,如果儿子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下,或者有一门不及格,父母就不负担下一学期的学费。结果,儿子考试作弊,得到0分,他认为自己完了,父母会没脸见人,只有大家去死,才能解脱痛苦,于是就残忍的将父母勒死。

2}自卑心理:由于生活受挫,情绪低沉,贬低自己的社会价值和 社会地位,形成一种盲目的自卑感。他们中有的寄希望于子女,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有的不多过问子女的事,对子女没有太高的要求。

3}补偿心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家长年轻时失去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就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子女身上。这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常常带有盲目性。青海省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仅仅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低于母亲规定的90分的要求,被母亲活活打死。这位母亲因为文革失去学习深造的机会,正值壮年又失去工作,于是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结果酿成悲剧。

4}安稳心理: 对自己的现状表示满足,只求安稳,不求有更大的作为;对子女没有太高的期望,希望子女与自己一样,将来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不太低的收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不太过问,或者只在口头上关心,没有有力的措施。他们把精力放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

5}适切心理: 家长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比较符合实际,在工作中有一定成绩,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满足,看问题比较客观实际。他们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来确定孩子的发展目标,而且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自身的认知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内容,家长对自身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是家庭教育的良好起点。

2、 家长对子女的认知是指家长对子女的认识和对自己与子女关系的认识。它包括二个方面:家长对孩子的  了解与评价;家长对亲子关系的认识。

1}家长对子女的认识: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智力、能力。家长对发展变化中的孩子特点的掌握:包括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和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孩子的一天 天成长,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进入青春期后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孩子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显得无所适从,家长应该把握孩子的变化,给以及时的帮助。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难道还不了解孩子?其实不然。去年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有66% 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智力、个性的认识不够正确。有点父母不理解生长发育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视为反常行为;有点父母对孩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走不进孩子的心灵;有的父母用对待小孩子的口吻教育 子女,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有点父母教育行为不科学,错过了教育良机。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反映,由于父母不理解他们,难以进行思想沟通,心里话宁可与朋友谈,也不愿意与告诉父母。由于缺少沟通,必然使孩子与父母感情不融洽,导致亲子关系不和协,产生“代沟”。

3、 家长对自己与子女关系的认识

它是在家长自我认知和对子女的了解、评价的基础上的认知发展。凡是对自己、对子女的了解、评估出偏差的家长,对自己与子女的关系的认识必然不正确;但对自己、对子女的了解和评估是正确的,也不等于一定正确。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目前,家长对自己与子女关系的认识一般有以下几种:

1}依附型的关系:这类家长把自己看成是家庭的主宰,一切以“我”为主,子女的事都由父母作主。他们的教育方式一般是专制型的,从孩子的出生之日起,就不断的把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他们经常考虑孩子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并对孩子进行种种干涉和限制。在这类家庭里,亲子关系紧张,子女对父母的抵触情绪强烈。

2}反依附型:与前者相反,这类家长把子女的地位抬得太高,家里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当作家里的“小太阳”,父母的一切为了孩子,甚至以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的孩子的感情和教育方式往往是溺爱型的,在物质上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无原则的爱,导致孩子的人格缺陷,在家不体谅父母,在外傲气、娇气十足经不起挫折。

3}离散型:这类家庭由于今天关系不和睦,父母缺乏家庭责任感,对子女缺少关心,感情淡薄,有时把家庭矛盾迁移的孩子身上,教育方法简单残暴。

4}平等型:这类家长认为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父母既是孩子的长辈,也是父母的朋友,亲子关系融洽,情感互动。父母对孩子理智的爱,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孩子,教育孩子。教育方式民主,能够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感情上的沟通,亲子关系融洽,能够让孩子独立处理和解决些问题,对子女的要求比较合理。

三、班主任对家长家庭教育心理的辅导

1、 引导家长增强上进心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发展完善自己。

家长的良好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思想品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个性即自信、自尊、求美、求善、求和的良好心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提高文化道德修养。

2、 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有关调查证明,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家庭幸福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的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合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所以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情操、性格、乃至一生社会化进程的顺利完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什么是家庭心理氛围

氛围是指笼罩在某一特定场合的特殊的气氛或情调。家庭心理氛围是洋溢在家庭这一特定环境中,以家长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物质生活、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养等反映出来的、由家庭成员的感情、兴趣、爱好、态度、行为等综合而成的效率时空,表现为个性化的家庭情调和气息。家庭心理氛围的作用:;影响家庭人际关系;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的认知、影响孩子的情感、影响孩子的品德、影响孩子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2) 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1}要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决定家庭的稳定程度和心理氛围,它对家庭成员,特别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生活在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里的中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8,9%,差的占10,9%;品德优良的39,3%,比较差的7,35。生活在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的家庭里的中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为0,差的16,7%;道德品质优良的和差的各为33,3%。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互敬互爱,互学互助,互让互谅,互慰互励;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民主、平等,既是亲子关系,又是朋友关系;隔代人之间的关系:遵守家庭伦理道德,尊敬老人,特别在对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其次,要妥善安排家庭物质生活,根据家庭的经济收入,精打细算,合理开支,既要满足家庭成员的共同需要,又要尽可能满足家庭成员的个别需要。现实表明,这个问题处理得是否得当,与家庭心理氛围关系也很大。

还有家庭成员之间要有沟通。家庭成员不仅要把家庭看作是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也是心理发展的空间。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主动给以安慰、疏导和帮助,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年轻人的实践经验少,情绪波动大,很需要长辈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家庭成员之间要有活动和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心理沟通。如:一家人在假日的旅游过程中,父母可以自然地发现孩子的兴趣、观察力、处事交往能力、评价态度等。亲子之间轻松的交谈,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感,尊重感,平等感就会油然而生,家庭温暖和谐的心理氛围求能逐步形成。

2}要有一个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这是家庭心理氛围是否良好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注意爱孩子的方式:爱而有度,爱得理智,对孩子的要求进行分析,合理的满足,不合理的拒绝,并且晓之以理,爱的形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由外显变为内隐。 爱得深远,对孩子的关爱和培养要着眼于将来,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如独立自主的能力、刻苦耐劳的能力、学习的能力等。 爱得有效果: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是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前提下的爱,是一种有艺术的爱。另一方面,要争取孩子对父母的爱,以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接纳,形成亲子之间爱的交流、爱的互动的心理氛围。要克服无谓的爱,即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爱,具体表现为三陪,一是陪读,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辅导孩子学习,引起孩子的反感。二是陪吃,一味给孩子进补,造成营养结构不合理,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三是陪玩,为了让孩子高兴,让孩子当马骑,不利于孩子的道德意识的培养。所以亲子互爱不是必然的,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得法,就不能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爱的感情,才能使孩子把这种爱延伸到社会,他人,祖国。其次对孩子要严而有度:即严而有格,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孩子“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并注意检查落实;严而不厉,对孩子要求适当,对孩子说话不声色具厉,甚至棍棒相加教育孩子要心平气和,语言不多,但有分量;严格中有宽:要求有张有弛,允许有反复,亲子之间能够沟通,让孩子有机会谈自己的想法、困难和苦闷;严中晓理:这是亲子女之爱的本质要求。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说理,使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会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此外,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当,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期望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丧失自信心。

3}给孩子一个小天地

物质领域的小天地:抽屉、书桌、房间等,让孩子学会合理的安排,如把孩子的小制作、得奖作品布置在适当的位置,让孩子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愉快,产生再制作的欲望。精神领域的小天地:让孩子有同龄小伙伴,有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自由,有安自己的意志安排生活的自由,让孩子学会选择和追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营造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精神氛围。

4}正确应用奖励和惩罚

这是父母必要的教育手段,如能正确应用,对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非常有益,否则会适得其反。奖励应多于惩罚因为奖励使人心情舒畅,激发动机,增强精神力量,对孩子尤其如此。惩罚一般不得而为,它使人痛苦,内疚,最好在对孩子正面教育后进行,并且注意适度进行。奖励方法得当: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物质奖励不适宜用金钱,因为虽然见效快,但持续时间不长,最好奖励学习用品、书籍、玩具等对开发孩子智力有益的物质。惩罚应该谨慎使用,不可以作为家长发泄消极情绪的方式。不适宜用打骂,一般运用批评、检讨、减少兴趣活动的方式,促使孩子反省,改过。不适当的惩罚,尤其是打骂,一则为法律不允许,二则影响孩子身心、人格的健康发展。正确把握奖惩时机:奖励应趁热打铁,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进行。惩罚要冷处理,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对立局面。

5}要有高尚的家庭文化环境

人类社会中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都渗透着文化因素,是一种人化的自然和物质。家庭中的一切设施也都具有文化的性质,充册在家庭成员的时候时空中,从这一社会学角度出发,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对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有直接的作用。家庭文化环境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家庭物质文化层面,如家具的式样、色彩,居室的布置,装饰、家用物品的选用,应该体现家庭成员的共同需求,反映家庭成员的职业特点,兴趣爱好、个性、修养;二是家庭制度文化层面:家庭的生活习惯,伦理规范,道德礼仪都应该反映这一家庭道德文化修养;三是家庭观念文化层面:家庭成员对家庭事务的观点和态度。

所以家长要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其中关键的是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家风,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mingren/201511211056.html

   中国心理咨询网北京心理咨询 | 广州心理咨询 | 武汉心理咨询 | 杭州心理咨询 | 石家庄心理咨询 | 成都心理咨询 | 南京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询 | 郑州心理咨询 | 西安心理咨询 | 济南心理咨询 | 深圳心理咨询 | 唐山心理咨询 | 名人心理 | 青少年性心理| EAP服务 | 育儿知识 | 心理测试 | 心灵鸡汤 | 在线心理咨询 | 心理问答 |
网站版权:心理工作室 京ICP备150383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