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你敢北京心理咨询中心从内心的精神病院里走出来吗?

更新日期:2021-09-21 08:37:32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魏湘|颢润心理咨询师作者:weixiangxinli原题《“监狱”与“精神病院”你会如何选择?》每年中秋的日子,特别会想起壹个精神分裂症后期的男小孩,因为他最期待的就是这个节日能够回家,这是最近在家庭治疗课上的现场个案,由亚洲著名家庭治疗大师李维閒老师所做的个案。那是个叁十多岁的男性,...

魏湘|颢润心理咨询师

作者:weixiangxinli

原题《“监狱”与“精神病院”你会如何选择?》

每年中秋的日子,特别会想起壹个精神分裂症后期的男小孩,因为他最期待的就是这个节日能够回家,这是最近在家庭治疗课上的现场个案,由亚洲著名家庭治疗大师李维閒老师所做的个案。那是个叁十多岁的男性,因为妄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壹次又壹次被送到各大精神病医院住院,他现在已经没有了症状,最大的困扰就是想回家,但父母非常担忧他回来后的家庭安危,是否会把家里的东西打碎,殴打父母甚至是否会打扰邻里的生活。

李老师在干预的过程里,最有力道的壹句话是:如果在你壹次又壹次被邻居报警时,你希望被送到精神病院还是监狱?这个男小孩回答是,也许我应该被送到监狱,因为那意味着我要负担责任,而不是壹辈子当不负责任的小孩。(其中细节颇多,鉴于保护隐私,我不会多说,仅就这两句对话来分析。)

现在想来,这两句对话堪称经典,在决绝的两个氛围里,你将如何选择?在继续当个不负责任的病人还是要独立承担责任成为壹个成年人之间做出壹个选择。这将打破壹个僵局:壹种习惯父母照顾自己,让自己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生活模式,但连生活都很难自理,对未来生活没有选择权的大小孩如何踏出第壹步。

在李老师的治疗理念的基础就是要将看似壹个人的问题来理解为壹个家庭关系的动力。将壹个人的问题放在家庭的系统里进行思考。

当壹个人得了疾病,家庭中将以这个人为中心,所有矛盾都将暂时放下,这个得病的人可以瞬间成为壹个牙牙学语的小孩,从精神分析角度看,这个人恰恰是壹个家庭的牺牲者,他用自己的症状来承担起壹个家庭所遇到的难以言说的关系困难。

当壹个小孩与父母没完没了地纠缠在壹起时,恰恰说明他们之间谁都不愿分离的痛苦。小孩通过生病症状无法离开父母,父母的潜意识也在悄悄地发生作用,他的内心将小孩作为无法脱离自己的壹部分来养育,于是父母和小孩就真的谁都离不开谁了。但这也成就壹个现实的困局:彼此依附,彼此深陷痛苦。


在现实生活里,可以经常看到很多例子,壹部分是身体上彼此就无法分离的,比如:成年的小孩无法上学,上班。还有壹部分是身体上分开,但心理上紧紧牵制。这是最多的现象:虽然和父母分隔两地,但心理上是无法真正实现分离,有怨恨,有悲伤,有痛楚。

个中缘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需要特别地分析与理解。但李老师的那句经典问话背后隐含的信息撬开了个案的秘密:作为壹个叁十多岁的男人,你愿意永远只做陆岁的孩童吗?因为“精神分裂症”这个帽子而永远藏在下面做小孩吗?因为父母与你关系的问题,就需要用壹生的时间来和他们消耗吗?你自己呢?

这个男小孩回答得也非常棒,当他选择宁愿去监狱时,意味着他也开始了新的反思过程,那就是他未来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能否出院的问题,更是他打算怎么过自己下半生日子的道路选择问题。

这个男孩的选择可以触动所有人的内心,就是你愿意担负自己的责任呢?还是继续当个任性的小孩?每个人内心里都可以有个“精神病院”,那里意味着可以混乱,可以放纵而不需要负担责任,储存恨意可以任意表达,它最大的好处是名正言顺地拒绝长大。我们心中也会有另壹部分那就是“监狱”,那里意味着痛苦并需要承担责任,它需要清晰地划分界限,该谁的谁也无法躲开。在获得重生之前,自己可以接受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即使是罪名。

这两个地方,隐喻着壹个人内心不同的需求,面对困境,是继续做个小孩,还是做个成年人?

写到这里,我心里有些疼,因为我深知无论哪个选择对这个男孩是壹个困难而痛苦的路径,这是长大所要面临的痛苦,但也许,壹个人敢于面对这个困境,并试图想做出选择,这本身就是壹次飞跃。

当壹个人能够真正放弃对父母的完美理想化时,就是放弃自己做小孩的温床,放弃无休止指责权威的优势地位,也是公平看待世界与自己的时候,更确切地说,那是可以理性面对自己得与失的阶段。

这是壹条很多人壹生都难以完成的任务,充满艰辛,布满荆棘,但这更像是壹次凤凰涅槃的重生过程,穿越绝望与混乱通往无限的必经之路。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