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青少年心理特征(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更新日期:2021-10-25 07:32:24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青春期心理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1.自立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明显变化,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了,他们要从父母的怀抱中独立出来,进入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从依赖转变为自立,从...

青春期心理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自立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明显变化,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了,他们要从父母的怀抱中独立出来,进入所谓心理上的断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从依赖转变为自立,从盲目信任父母转变为只信任自己,从尊重父母转变为十分自尊。青春期的孩子们常常过分自信,口气很大,有意地贬低一切,借以提高自己,获得一些自我欣赏和安慰。曾有一篇漫画生动地反映了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漫画的旁白是:5岁时:爸爸真了不起,好像什么都懂。10岁时:爸爸很能干,我长大了要像他那么能干。15岁时:爸爸没什么了不起,他似乎也很平凡。20岁时:老头子是个笨蛋,老保守,死脑筋。30岁时:虽然有时话不投机,但是他似乎也知道不少道理。50岁时:爸爸真的十分聪明,如果我早一点儿向他请教该多好啊。

2.自尊心。男孩女孩在过了心理的断奶期后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不满于父母处处管着自己的做法,要求受尊重、受信任、被理解。父母则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没有注意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还是从习惯思维出发,依然用孩子小时候的管教方法,事无巨细,样样管束。从在家出门上学到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孩子身边的朋友,他们都试图弄清搞懂。更有甚者,以为自己是孩子理所当然的监护人,有权了解孩子的一切,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偷看孩子的一些个人隐私,如翻看日记、私拆信件、偷看手机短信等等,往往给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种过分的管束、监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心理特征

3.交友需要。人不可以无群,交往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这种需求随着心理、生理的发育变化而更为强烈。本来他们可以找父母、老师来谈这个问题,但是有很多父母和老师并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不习惯和他们平等、民主地沟通和交流,同时孩子的“自我”又过于膨胀,于是他们觉得和父母、老师交流总是谈不来,好像隔着什么东西。就这样,和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思想就成了一种迫切需要,他们在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或者情绪低落时,十分需要同龄的知己朋友的同情和安慰,以使自己从沉沦中振作起来。比起父母长辈的劝告、教导,同龄人之间的内心倾诉能够使他们获得思想上的放松,忘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正确的交往对少年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青少年心理特征

交友,自然是同性、异性都要交往。我们这个社会原本就是由两性构成的,和同性朋友交往、也和异性朋友交往是很自然的事情。在学校里,既有男生也有女生,男女生同班、同校,彼此之间产生深厚的友谊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当前社会,很多家长和教师对两性交往还不是很了解,性的神秘色彩深深地影响了这些教育者,他们一看到少男少女在一起就认为是在谈恋爱,是早恋,要及早防范。这种观念给孩子们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甚至使得孩子们的性心理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而无法解脱。

4.情绪动荡。青春期孩子们的心境常处在剧烈的动荡之中,在顺境时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而在逆境时则心灰意冷、郁闷颓废。这个时期的情绪往往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强烈性。青年不同于少年和成人,少年的心扉是敞开的,进多少出多少,有委屈和痛苦可随时发泄,没有情绪的积累,因而不至于发展到悲痛欲绝的强烈状态。青年则在见到钟情倾慕的异性对象时爆发出热烈的情感,渴望永不分离。其强烈性从《红楼梦》“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章中宝玉得悉黛玉要南行的痴呆状可见一斑。

二是丰富性。青年情感的丰富性不但表现在内容的复杂多样上,而且表现在表达形式的多彩上,各种渠道所收集到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在青年人看来,都值得去大胆一试。

三是波动性。青年情绪易走极端,顺利时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挫折时灰心丧气乃至悲观绝望,情绪的波动性和行为的冲动性往往导致其在失意时行为越轨,铸成大错甚至犯罪。

青年应认识到自身这种情绪特点,发扬强烈性的合理成分,抑制其破坏成分;利用丰富性的有益成分,克服其消极成分;将其波动性引向积极、健康的方面,进行正确的自我疏导。

青少年心理特征

5.性意识的萌生。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机能的迅速发展和渐趋成熟,心理上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逐渐意识到两性差异和两性关系,并对此产生兴趣。随之产生的是对异性的爱慕,并开始寻找异性朋友,萌生出最初的性意识。这时候的青少年,异性爱和友谊在很大程度上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往往是从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友谊开始,到相互信任、相互忠诚的爱情。相互交往和接触,以至互相了解是亲密的爱情必经的阶段,是互相信任、爱慕的基础。因为无论男女,到了一定的极端年龄都要考虑自己的恋爱和婚姻问题,正确而明智地处理好这一时期的感情问题,就能为日后建立美满幸福的婚姻打下良好的基础。青少年还要懂得维护这种心理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6.群体效应的影响。青少年处于一个心理不成熟、不稳定,性格可塑性强,渴望交友的时期,因此其心理,尤其是性心理受环境、社会风气以及朋友的影响极大。影视和文学作品等大众传媒工具也给青少年带来特殊的影响,一些男女亲昵的行为和镜头使得他们开始跟着去模仿,但是这种模仿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波逐流,不知所以。

七 性压抑的转移与升华

性压抑是青春期相当普遍的一种性心理现象,既有合理、必要的一方面,也有有害的一方面。对人类而言,适当地压抑性欲是符合社会安定和发展需要的,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行为规范,对成熟性欲的适当压抑是合理的,对未成熟性欲的压抑也是必需的。一个社会化的人,应当学会适当地压抑自己的性欲,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意识的力量,使压抑性欲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降到最低程度。这种压抑虽与性本能相抵触,但不论对社会还是对本人健康都是有益的,而且,其本身也是纠正性偏离的一种有力措施。

但性压抑也有有害的一面。许多临床资料表明,性压抑可引起躯体性症状,如夜晚失眠、恶梦不断、头晕头痛、胃肠不适、腹痛腹泻等,有人认为这是性欲能量躯体化转换的结果。同时在心理上,压抑性欲多伴有痛苦体验,其强度与性欲强度是一致的。对微弱性欲的压抑基本上不会引起感情痛苦,而对强烈性欲的压抑引起的感情挫伤则十分明显。波兰性心理学家依莫林斯基指出,长期的性压抑会表现出性情绪的失调——常导致在提高性兴奋基础上的性神经官能症,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性偏离。弗洛伊德也认为为,性压抑会导致性冷淡,是心理症的根源,因为禁欲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开发、大无畏精神的发扬和对人生积极进取的态度。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性压抑作为一种制约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尤其对两类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一类是性冲突感明显、强烈而心理素质又比较脆弱,难以找到转移、代偿等途径的人。他们往往焦虑不安、苦恼,形成一种压抑情绪,长此以往易导致心理异常,还可能出现生理上的不良变化。另一类是对性反感、厌恶、冷漠的人。他们往往背离正常人性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心理上对性的这种态度,会导致生理上的感应失灵,从而陷入无法得到性满足的不幸之中,并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这类人尤以女性居多。前者是能为个体(也包括外界)所感知的压抑,即显压抑;后者则是一种变相的压抑,是性发展不健全的结果,但这种压抑甚至都不能被清楚地意识到,故称隐压抑。

青少年心理特征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