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宽来源:周小宽(ID:xiaokuanjoy)最近几天,20年前的壹出悲剧再壹次进入公众视野。对某位“肇事者”的讨伐之声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有人在此际表达怀疑,认为毕竟无法还原当年场景,真相如何壹切并没有确凿证据;还有人联想起去年肆月患上抑郁自杀的26岁女作家,因而觉得恐慌:女孩的生存环境如此危险,容"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不完美的你,也是值得被爱40岁男人喜欢的女人的

更新日期:2021-08-22 03:30:39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周小宽来源:周小宽(ID:xiaokuanjoy)最近几天,20年前的壹出悲剧再壹次进入公众视野。对某位“肇事者”的讨伐之声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有人在此际表达怀疑,认为毕竟无法还原当年场景,真相如何壹切并没有确凿证据;还有人联想起去年肆月患上抑郁自杀的26岁女作家,因而觉得恐慌:女孩的生存环境如此危险,容...

">周小宽来源:周小宽(ID:xiaokuanjoy)


最近几天,20年前的壹出悲剧再壹次进入公众视野。


对某位“肇事者”的讨伐之声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


有人在此际表达怀疑,认为毕竟无法还原当年场景,真相如何壹切并没有确凿证据;


还有人联想起去年肆月患上抑郁自杀的26岁女作家,因而觉得恐慌:


女孩的生存环境如此危险,容易被侵害。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是女孩的父母,如果我们身边有女性密友,如果我们被壹位少女视作可以信任的姐姐、哥哥或者师长,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01-


两个女生,壹个在20岁离开,壹个在26岁离开。


壹个是名校文学院最优异的高材生,壹个是台南有名的天才少女、长篇小说作者,


都被认为是那种最优秀、乖巧、纯洁的女生。

为什么她们的人生都会以这样的悲剧结尾?

这种侵害,对于少女来说,危害的确“像壹场核爆”,人类存活,是需要壹种精神力量的。


这种精神力量坍塌,人也就会跌入深渊。



真正的崩溃,不是情绪上的,而是原来价值观的瓦解。


跟随着价值观瓦解的,还有我们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的自我信念。

荣格曾经有过这样的探索:他认为,人活着会经历壹次或几次那种整个思想体系(价值观)的坍塌(转化),然后在这种“被迫的”坍塌(转化)之后,人再慢慢建立起新的思想世界。


我们活在壹种自我信念中,这信念有坍塌的可能。


某种信念坍塌后,你的自我也随之倒塌。


如果没有新的信念建立,找不到自我可以依托的东西,那么这段坍塌后的时间,也就是足以埋葬你的生命的黑暗。


不是所有人都能越过那段黑暗,重新在真实世界建立起壹种自我可以赖以生存的思想体系。

比如有的人对婚姻有壹种和自我相关的信念,觉得只有婚姻维系下去不结束的自己才是可接受的,


所以壹旦离婚,这种关于自我的信念也就崩溃了;


或者有的人对于事业是有壹种信念和追求的,觉得自己壹定会在某个职位,并且只要努力就会继续升迁,但是突然遭遇了不可控的滑铁卢,


而不能接受这种失败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摧毁了过去对自我的设想和认知,所以自我信念也就崩溃了。

这个时候也就是沉重的抑郁突袭壹个人的心灵的时候。

当世界和我们预计得想象得理解得不壹样,过去基于这种理解建立的内心中“自我的图画”,随着世界超出我们预期部分的不由分说的来临,而被撕得粉碎。

于是过去的信念都坍塌了。

对于这两个外在内在都特别优异的女孩来说,“那件事”就是壹场核爆,


这个核爆摧毁了她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也摧毁了她们内心对世界建立的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好的,纯洁的,值得并且壹定会被爱的。

-02-


壹个女孩,从小都觉得自己很美好,她的自我里面不能容纳丝毫的丑陋和肮脏,她这样理解自己,也这样理解世界和他人。


如果说,在这个女孩长大后遇到的现实里,遇到的壹切都是美好的,那么她壹定会很幸福。

但如果不是呢?


如果不是,就会非常危险。

她可能没有接触过那些很阴暗的东西,人性的丑陋,伤害,自私,贪婪。


没有人告诉过她,没有人谈论过那些。


她不知道如何接纳他人的黑暗面,世界的黑暗面,甚至自己心中的黑暗面。


可遗憾的是,她还是活在壹个充满了自私、丑陋、贪婪的世界上。


只不过这个真相,她并不了解。


她误以为,世界很纯粹,爱很纯粹,心灵很纯粹。


每壹个女孩,都可能是这个女孩。


这个误会,在很多人身上,根深蒂固。



我们的心灵其实需要建立壹种功能——去容纳我们自身以及他人的阴暗和丑陋。


我们自身也有丑陋,他人也有。


容纳是壹种健康而适应性的心理。


有严重心理问题,或者被壹些创伤引发出严重心理后果的人,心理功能中的容纳,很弱很弱,甚至是完全没有功能的。


对“坏”的容纳和理解,是壹种免疫,不是对“坏”的姑息,而是不让我们被“坏”侵害后就被感染被杀死。


我们可能不能完全阻止“坏”的发生,所以要锻炼面对“坏”的能力。


完全无法面对“坏”,犹如免疫系统损坏,却活在到处都是细菌的环境里,没有了免疫性,存活会成为壹个问题。

女孩的贞操被夺走,以壹种很可怕的方式。


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能摧毁她们的生命?

从两个女生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找到壹些答案。


首先是,纯洁而美好的内心世界,被突然到来的强制性的丑陋的方式侵入了。


和真实世界绝缘的防护盖,随着这种侵入,被粗暴地打开,女孩开始接触到了外界和人性的丑陋。


外界的丑陋真相,老师人格的阴暗面和内心自我认同为极度纯洁的女孩,发生了链接——这种链接,让她们的自我产生巨大的摇晃。


那个内心赖以生存的确信——我是好的,完整的,纯洁的,值得也配得上最好的爱的思想体系,即将坍塌。

在这两个女生面前,可能就只有壹条路了,那就是相信自己和他之间,是爱。


她们做了同样的选择,或者说,别无第贰个选择。这是她们尝试自救的方式。


这就是女作家在小说里面写的,“催眠自己爱上他”。


在另壹个女生的事情里,当年好友表述,开始她是说他对她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让她很难接受,后面渐渐描述到“爱”这样的字眼,并且也非常苦恼于他还对其他女生这样。


似乎,她们都在努力去相信,和自己产生了链接的男人,不是那么邪恶丑陋,而是出于爱情。

“我从此不纯洁了,变得不完整变得肮脏了”,这样的自我认知,对于两个女孩来说,是她们的自我无法承受的,她们建立的自我信念会坍塌,。


所以最后的救生圈就是,“如果我和他是相爱的,是因为相爱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么我就可以认为自己还是纯洁的,这壹切都是因为爱情,我没有被玷污。”

但,很快,对爱情充满了幻想的女孩就发现,当她需要把这个人放进这个爱的角色位置去相信时,这个男人根本没有办法进入这样的位置。


不管她们多么想拯救自己,催眠自己去相信这是爱情,但他的行为却在说明,这的确不是爱情。


不仅不是爱情,而且还是壹种为了满足自己欲念,暴露了人性的丑恶,伪装在善良高尚外表下的自私的侵害。


这个冰冷的现实,无论女孩多么不想接受,最终还是砸到了她们身上。

无处申诉,无法通过惩罚去实现公平,不被周围的人理解。


犯错的人没有得到惩罚,反而倒大壹耙要将受到侵害的女孩定在耻辱柱上,这种现实的砸,她们的内心,经受不住。


她们身处的那个觉得她们无比美好的世界和自我认同里面无比美好的自己,都崩溃了粉碎了。

荣格所言的思想体系的坍塌和重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在那段黑暗的路程里,有的人,此后就壹直活在黑暗的谷底,就壹直处于碎片化的状态,再也找不到壹种方式和信念使自我可以再度聚合起来。


有的人,因此就选择了离开。


-03-


面对那种颠覆性的改变和轰然倒塌,我们应当如何?

壹个人本来觉得,世界只有好的壹面的,因而在这个世界中的自己,也是完整的,好的,自己遇到的认同的人,也是美好的,爱情是美好的,心灵是纯粹的。


突然,在自己相信的人里面,遇到了壹个颠覆这种“本来的觉得”的人,打开了世界的潘多拉魔盒,里面黑暗肮脏到无法描述。


强烈的冲击,会打垮纤弱的灵魂。

尽管也有很多人经历了很糟糕的事件,但他们携带着剧痛的内心伤口以及“糟糕的自己”,慢慢接受了这个结局,活下去,接受了世界的不完美,自己的不完美,艰难而努力地活着。


而有的人,真的做不到。


接受不了那个不完整的自己,接受不了在别人眼里被玷污的糟糕的自己。


建立在美好纯洁的基础上的自我认知体系坍塌了,建立在别人心目中那个纯洁美好的自己被抹黑了,


自己也就随之死掉了。


不知道如何和那个不够完整遭遇了丑陋事物侵害的自己共处,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结束。

在这个好坏参半的世界,好好活着,对有壹些人来说,的确是困难的。


如果壹个人从壹开始,就摒弃了世界的黑暗,那么当她最终去面对黑暗的时候,她很可能就会被黑暗吞噬。

所以,从壹开始,就去接触壹些黑暗,才是壹种保护。



养育小孩的保护,不是给她伪装壹个虚假的美好世界。


而是,陪她壹起去面对她接触到的不完美的真实。


当她被否定,被攻击,被伤害,在这个过程中,支持她,接纳她,让她因为有后盾而变得强大。


这才是保护。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壹些父母心里,自己就是道德完美的,自己就是不接纳自己内心的阴暗面的,不接纳自己人性的弱点的。


比如有外遇的夫妻常年在小孩面前伪装我们彼此忠贞,


比如自己的生活千疮百孔并不和谐完美的父母,常常在小孩面前高谈完美,对小孩提出你必须你应该,你壹定要完美绝对不能这样那样的要求。


小孩接触的世界是偏执的。


明明处处有阴暗,她也能感觉到,但是却没有人去面对和承认那种阴暗残缺,壹个劲地和小孩说你的世界就是学习,你要做壹个怎样的人,你应该怎样……


父母不能面对接纳自己的真实,自己的不完美,也不能接纳小孩的真实,小孩的不完美。


然后小孩也就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世界的不完美。

在这个处处都有问题人人都有丑恶面的世界里,这样的人,活下来不困难吗?

很多人最后的放弃,就是因为当自己的身上发生了糟糕的事情时,自己无法接纳,也找不到壹个人愿意去接纳这样的自己。


她们害怕假如父母知道,会无法再去爱那样壹个“不够美好的她”——“我导致了糟糕的事情发生,这壹切都是我的责任。”

如果有人接纳,如果有人对她说,这不是你的错,糟糕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我仍然爱你,这不影响你的完整和纯洁。


也许女孩就会讲出秘密,就会被看见,被抱持,被接纳。


就会找到力量,重新粘合起那个因为糟糕的事件被粉碎的自我。


重新爱上这个世界。




写在最后


悲剧背后,自有凶手。


讨伐不会停止。


但是,如何能够少壹些悲剧?

“被侵害了,就不够好了,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了,

被坏人玷污了自己没能阻止这件事发生,

就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

别人误解了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坏女孩……”


我们太希望我们的世界,绝对美好,希望我们在他人那里,永远得到肯定和赞美。


然而,我们需要知道,世界从来就不是绝对美好,肯定和赞美也不代表什么,至少它不值得你用命去换。

我们需要知道,美好的另壹半就是丑陋,

光明的另壹半就是黑暗。


世界如此,他人如此,

我们的内心也是如此。

我们要锻炼自己,还有帮助小孩建立——包容自我和世界的不美好的能力。


包容,不是去姑息坏人,而是指内心对黑暗的消化能力,整合能力,接受自我缺陷和过错的本领。

在接受了世界的真实之后,学习如何与这样的世界周旋相处,如何看待自己的丑陋欠缺,如何在犯错后继续前行。

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并不是人生的绝境。


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才会把你带到人生的绝境。

我的心中既有光明也有黑暗,


活着,就是要保持心中的光明,和黑暗周旋到底。


作者简介:周小宽,壹个温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周小宽(ID:xiaokuanjoy)。
责任Spencer杨小肥

抑郁其实离我们很近。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抑郁状态的人,因为恐慌、羞耻自责、不敢求助,或者身边人的不理解,正在经历无助和痛苦。


但请别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当抑郁找上门,我们可以怎么自救?

如何走出糟糕的状态,重见生活的阳光?

如何帮助身边抑郁的人,重获快乐?


向你推荐壹心理团队特别研发的《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课程,授课老师彭旭将把从业20余年,帮助7万余人走出心灵困境的经验总结在课程中,希望帮你走出抑郁。


对于每个在抑郁长夜里行走、恐慌不知所措、甚至不被理解的的人,壹心理想说,嘿,别害怕,我看见你了~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