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缺乏“边界”教育的中国家庭

更新日期:2021-08-23 23:34:39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01母亲带着女儿来做咨询,女儿是某高等大学的研究生,但是缺乏自信,很容易受打击,因为没有完成任务会感到很深的自责,甚至出现了胸闷,心跳频率加快的生理症状。家庭受教育水平都比较高,相对富裕。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妈妈在家庭中属于较强势的地位,无论女儿说什么做什么都得经过妈妈的同...


01

母亲带着女儿来做咨询,女儿是某高等大学的研究生,但是缺乏自信,很容易受打击,因为没有完成任务会感到很深的自责,甚至出现了胸闷,心跳频率加快的生理症状。家庭受教育水平都比较高,相对富裕。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妈妈在家庭中属于较强势的地位,无论女儿说什么做什么都得经过妈妈的同意。妈妈对女儿时刻全面的关注,无论是女儿的生活,学业,兴趣。女儿也从来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很常见,受到传统家庭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容易陷入情感泛化的误区。常常导致这样两种误差,一是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用粗暴简单的方式教育子女,或者为子女包办一切;二是一切以子女的意识为转移,溺爱子女,放任自由。上述这位妈妈的家庭就属于第一种。

02

什么是情感泛发的误区呢?简单的来说就是缺乏边界感。说起边界感,我们会想起个人边界,在之前的文章(点击查看)说到过边界感指的是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踏入对方的私人空间。

家庭中的边界与个人边界略有不同。家庭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身份,包括“夫妻”“亲子”“兄弟姐妹”等等。

在这些系统内部,每个人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具体身份,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的角色都拥有适当的边界,才能按照相应的结构进行互动,做出调整。

由于在家庭这样一个固有系统中,这层界限的高低宽广常变得混乱,缺乏边界教育下,亲子经常分不清怎么样的界限是适合的?

03

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面这些情况:

父母侵犯到孩子界限,孩子觉得不舒适,提出异议。父母告诉孩子:“家人之间要有家人之间的样子,你这样是一种冷漠的表现。”孩子无法区分自己的界限与在家庭中的界限,有时候为了家庭成员的责任,过多去承担不毕业的责任,或者是逃避必要的责任。

父母对无法信任孩子自身可以去完成事情,认为孩子独立做事是危险的。于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予过多的呵护,而孩子也因此不用去承担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责任,变成过度依赖。

在留守家庭中,父母无法承担自己的责任,让孩子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孩子被迫变成了照料者的角色,而父母也习惯这种模式,双方在家庭角色上界限感错位。

有些父母有着强烈的自恋、以自我为中心,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很多家暴事件中的父母都是如此,他们的意识中:我生了你,我就有权利对你做任何事,甚至是生死。这类家庭中亲子之间的界限感全无。父母只想控制孩子。

.......

等等,大部分家庭问题,都包含亲子之间的界限问题。

04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留学生做蛋炒饭求助家长的视频引发了很多争议,从一开始的全员感动父母的伟大,到后来对留学生为做蛋炒饭半夜打电话回家这件事的批判。在我看来,这也是边界感模糊的表现之一。

母亲凌晨4点,起床只为因为孩子想做蛋炒饭,营造父母24小时为孩子服务这样的氛围。孩子的一切大过父母本身,同时还感动了一大部分人,这恰恰说明,在我们社会环境中,这种模糊的边界好像是一种习以为常,反倒让人推崇。

而这种无边界感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父母,你可以把「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装在心里,可你就是不能表现出来,你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大于全世界,那只会催生出ta们心智上的残缺。

所有的关系都需要边界。

05

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权力边界、规则边界、关系边界,都是如此。而受到传统社会的影响,人际边界不清楚是中国一个普遍现象。

因此从小营造良好的具有边界感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小灵这边给出几个小tips希望大家能参考。

1、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认可自身的独立性,成长不仅意味着提升,也意味着分离,我们需要理解独立,而不是从感情惯性上把自己与对方融为一体。

2、拥有自己的热爱的生活和事物,不把自己所有的生活重心都放在对方身上,在孩子相对独立后,拥有自己的生活模式。

3、真诚,摊开心扉去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解决关系中的疑难杂症。

最后,祝愿所有的家庭,都能有适当的边界关系,真正感受到家庭中爱的力量。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