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心理专家谈瘾:只是恶搞的结果

更新日期:2021-08-25 13:35:26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近来,瘾戒除机构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图/CFP探头探脑瘾问题又一次成了社会热点,不过这次受到控诉的不是络本身,而是“瘾戒除机构”。月初,广西15岁少年惨死瘾“训练营”的消息震动人心。卫生部也曾经针对山东某瘾戒除机构的“电击法”发布禁令。那么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又究竟能不能被成功戒除呢?恶搞造就“瘾”14年前,美国退休精神科医生戈登伯格突发奇想,比照着“赌博成瘾症”的叙述...

近来,瘾戒除机构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图/CFP
探头探脑
瘾问题又一次成了社会热点,不过这次受到控诉的不是络本身,而是“瘾戒除机构”。月初,广西15岁少年惨死瘾“训练营”的消息震动人心。卫生部也曾经针对山东某瘾戒除机构的“电击法”发布禁令。
那么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又究竟能不能被成功戒除呢?
恶搞造就“瘾”
14年前,美国退休精神科医生戈登伯格突发奇想,比照着“赌博成瘾症”的叙述凭空创造了“络成瘾症”。尽管是恶搞,戈登伯格还是让络成瘾症的描述尽量专业化。这样的言之凿凿,便让“络成瘾”这个名词一发不可收拾地传播开来。学界争执也从此展开。
吵得最厉害的是美国医药协会和美国精神病协会。戈登伯格教授最早的恶作剧,针对的就是第4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络成瘾症”是否能够进入该手册,成为诊断条目,也是两家协会争执的要点。2007年,美国医药协会拒绝了美国精神病协会将“瘾”纳入《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的建议。
且不说自1995年瘾被“发现”到现在这14年中各界人士的各类声音,也不说这14年里大洋彼岸的人们是如何面对瘾。14年后的今天,国人接连制造的几个新闻,就足以让民众哗然。如今,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审视这个“恶作剧”了。
瘾只是一种状态
“大夫我的孩子得了精神病了!”自从瘾问题被夸大后,常有家长用着耸人听闻的字眼向我描绘孩子的生活。不管怎样,“瘾”的问题就这样产生了。那可能你会问,瘾到底是不是精神病啊?答案很模糊。
说“是”,因为络成瘾它是一个人无法很好化解生活压力、烦恼的消极表现,这个表象的背后可能是一些心理问题、情绪障碍———真的要归类的话,的确属于广义的精神疾病范畴;说“不是”,因为精神病其实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高端状态。我们从不说酗酒是精神病,为什么要去刻意地强调瘾是精神病呢。
说到底,瘾的本质仍是一个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几乎每个“瘾患者”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家庭破碎,或者很少得到父母肯定……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只能去络中寻找自己的江湖,在虚拟的时空中寻求不真实的慰藉。
堵,还是导?
瘾并不可怕。但发现孩子沉溺络的家长却很难觉察自己的责任。他们更倾向于将问题推给社会。各种瘾戒除机构应运而生。
说实话,军事化训练营并不是国人的专利。西方国家刚普及络,“瘾”问题初现端倪时,也曾经出现过这种全封闭的行为矫正机构。美国的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泰普林也曾说过要“强制性地把孩子与络隔开,同时进入军事化管理的环境,改变孩子生活和行为习惯”。但单纯隔离并不是灵丹妙药,真正的救治之法还是应该从心出发。
对比2005年和2007年的《中国青少年瘾数据报告》可以发现,我国青少年瘾抽样数据从13.2%降低到了9.72%。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而不是封闭管理、极端手段,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