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孩子自杀,是因为得到爱情心理咨询的爱太少?

更新日期:2021-08-25 23:00:09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王金现丨壹心理专栏作家九月陆日中午,在县城某工地高伍十柒米的塔吊架上,壹个十柒岁的少年,纵身壹跃,用生命划出壹条短暂的弧线。消息说,他故意避开消防气馕;消息说,他因向母亲要钱被拒自杀。朋友圈还传出男孩在塔吊上自拍照片,面带微笑向他的朋友告别;还有他...

王金现丨壹心理专栏作家

九月陆日中午,在县城某工地高伍十柒米的塔吊架上,壹个十柒岁的少年,纵身壹跃,用生命划出壹条短暂的弧线。

消息说,他故意避开消防气馕;消息说,他因向母亲要钱被拒自杀。朋友圈还传出男孩在塔吊上自拍照片,面带微笑向他的朋友告别;还有他发的说说:“死之前还有兄弟给我买饭,让我不当饿死鬼!!真好!!下辈子再感谢你!”

自杀,总是能给社会和众人带来巨大的内疚感,人们纷纷归结各种原因,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罪责感。我也忍不住说叁道肆,想写些文字,以防御内心的压迫感。

我猜想,男孩内心壹定是极度绝望和怨恨的,因为他母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他感觉不到自己是被爱的。如若不然,男孩为何能够感念壹饭之恩,却以自杀的方式让拒绝给他钱的母亲悲痛?

可是,想到其父母悲痛欲绝的模样,我又觉得,或许不是给予小孩的爱太少,他们已经竭尽全力了,哪有不爱小孩的父母亲呢?

那么,我猜想,真凶只有壹个,那其实就是这个观念:父母必须无条件地爱小孩,满足他的壹切需求!

小孩从母体脱离出来,饿了就哭,困了就闹。而因为母亲的爱,他的需求总能及时被满足。婴儿在需求的被满足之中,感受到被爱,对自我产生了良好的感觉。而于此同时,在婴儿心中便渐渐发展出壹种自我的全能感:我可以通过需求来掌控他人!而且,掌控他人,会对自我感觉良好,可以获得极大的自我存在感。

于是,无条件地爱与被爱,就在母子间形成了壹个荒谬的共谋。

至所以说荒谬,是因为所谓的无条件,真的是让人很为难。

试想,当婴儿哭泣时,母亲总是能敏锐地觉察并满足小孩的需求吗?如果不能,那婴儿岂不糟糕透了?这又会让做母亲的如何地无能为力呢?就像那位自杀的少年,其母亲真的舍不得让儿子花钱吗?但她能够无忌讳地满足儿子花钱的所有愿望吗?可是,在婴儿式的脆弱而夸大的自我感中,不被满足就意味着自我的被毁灭。这难道还不够荒谬?

固然,在婴儿的生命初期,是需要母亲那种无条件的爱的。然而,这种无条件的对小孩的爱,只能在生命初期存在,随着年龄增加,父母与小孩都必需明白,爱与被爱,其实而且必需是有条件的。

首先,小孩的需求,不可能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得到适当的满足。再爱小孩的母亲,也不可能那么及时发现、那么无漏地满足小孩所有的需求。相反,适度的延迟满足、适度的挫败,是发展小孩健康全能感的基础。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或多或少产生过自杀念头,那其实是在挫败感中强大并健全自我存在感的过程。所谓健全的自我全能感,兼顾了夸大的自我感与现实性,而不是那种不顾现实可能的畸形的全能掌控感。小孩的自我存在感壹旦建立在畸形的全能掌控感上,那么自杀(自体崩溃)就难免了。

其次,小孩需要适应社会生存,就必须学会付出。有条件的爱,可以让小孩明白:要得到爱,就要有付出,就需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仅有爱的愿望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有爱的能力。否则,所谓的爱,就变成了对他人的需要。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你爱我,就要宠我、满足我,而且不能指望我回报。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爱的能力的匮乏,往往导致成年之后亲密关系的纠结与痛苦。

我壹直认为,交换爱才是正常爱、现实爱。而所谓的付出爱,是需要个体具有强大的爱的能力之后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遗憾的是,人们总是用理想爱来替代现实爱,在浪漫的期待中掩盖自身爱的能力的缺乏;甚至以极端控制他人的方式来获得爱的感觉,来维畸形的自我存在感,那真的是太危险了。换句话说,壹味地无条件地去满足小孩的所有需求,那实在是贻害无穷。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母爱通常是无条件的无私的;而父爱则是有条件的,需要付出才能得到。我理解,通过付出而得到爱,其实是同时获得了爱的能力。父爱,是兼有爱与爱的能力的。

就自杀男孩而言,得到的爱也许并不少。缺少的是爱的能力,缺乏的是具有现实检验能力的自我全能感。而对于没有爱的能力的人而言,得到的再多,也总是不够,因为内在是匮乏的、夸大的自我全能感是畸形的。因此,对于爱本身而言,给予爱,更要教小孩学会爱的能力,并培养小孩健全的自我全能感。

男孩在自杀前问母亲要钱,为何不是问其父亲要钱呢?我不知道,是不是现代家庭中的父爱是缺失的,或者说有条件的爱是缺失的。


专栏回顾:修慧养心

感情中所有的不可能,都是有原因的

爱,越是付出就越是拥有

你变成现在这样,都是父母的错?

小孩,你需要来见心理咨询师

跟小孩讲道理,这不是爱

感情中,女人想要很多爱,男人想要很多性?

有钱,是壹种怎样的内心体验?

母爱的品质,决定儿女壹生的幸福

如何才能打破自己的人生模式?

如何才能让工作变得让人感到快乐?

为爱痴狂:爱上他人之前,先爱自己

职场团队中的私人情感是如何影响工作的?

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安全感?

如何找回自己的自信?

原创作者:王金现@修慧养心。以探索生命智慧,滋养心灵为己任。致力于咨询实务,私人执业心理咨询师。如需咨询,可联系:598080582@qq,微信tdxlyy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