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十年后,我终于吉林市心理医生懂得了萧峰为什么要去死

更新日期:2021-09-08 03:24:05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罗雯丽丨壹心理专栏作者这壹次要谈的人是金庸男主人公萧峰。虽然是人人赞誉的大侠,重义气,忠诚,不近女色,孝敬父母,尊重师父,但是在我的眼里,萧峰的悲剧并不在误杀阿朱,甚至也不在以身殉国,而是因为他基本生下来就是壹个死人。他的自杀虽然令人扼腕叹息,也难以理解,但是对于意识无法解放萧峰来说,基本上是唯壹选择。萧峰之无趣1.萧峰是壹个自虐狂。杏子林里,大仁大义的萧峰,为了稳住几位长老的情绪,也为了团结丐...

罗雯丽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这壹次要谈的人是金庸男主人公萧峰。虽然是人人赞誉的大侠,重义气,忠诚,不近女色,孝敬父母,尊重师父,但是在我的眼里,萧峰的悲剧并不在误杀阿朱,甚至也不在以身殉国,而是因为他基本生下来就是壹个死人。他的自杀虽然令人扼腕叹息,也难以理解,但是对于意识无法解放萧峰来说,基本上是唯壹选择。

萧峰之无趣

1.萧峰是壹个自虐狂。

杏子林里,大仁大义的萧峰,为了稳住几位长老的情绪,也为了团结丐帮,不惜让自己身中多刀,以“谢罪”。而其实整件事情本身就错不在他,他对于几位长老示意原谅,躬身赔罪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用耸人听闻的方式来获得尊重。

每壹个人自虐都是有原因的,萧峰应该很早就明白了克己复礼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或许是从少林寺学艺的时候,看到和尚们运用克制自己欲望的方式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尊重,或许是儒家教育告诉了他这种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的方式是值得尊重的,也或许是作为孤儿的萧峰对于幼年的分离恐惧,导致他需要通过把自己高尚化以及强烈的认同超我来获得周围人的认同。

总之,虽然人们对萧峰这样的义气赞赏有加,我却认为这是他性格缺陷的壹部分。

2.萧峰无甚情趣。

萧峰救下康敏,却对她的爱慕完全没有察觉。有可能,接受完备的少林寺教育的萧峰,对女色是真的没有太多想法,而且佛道的许多功夫,是教人忽略性冲动的,道家甚至认为壹个人练功到壹定程度,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大概的意思就是精子可以转化成阳气,如果不射的话有益身体健康,助人长命百岁。所以,对于萧峰这样练武的人来说,这大约是壹切功夫的基本功。

可是,萧峰当时应该有叁十多岁了,壹个男人,仍然对于男女之事毫无察觉,对女性的想法也壹点都不了解,壹心只顾自己的事业前途,不得不说是悲剧,大约也是由于少林寺的教育缺乏“作为壹个和尚与世俗接轨的教育”导致的悲剧。

而康敏,本是壹个艺妓,原本就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所以对于萧峰的拒绝,解读为“看不上自己”,而并不会认为仅仅是两情不相悦。如果萧峰稍施以和颜悦色的解释,逐渐淡化康敏对自己的感情,康敏恐怕也不至于怀恨在心,甚至还会感激他。

感情,是壹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而萧峰,大约与和尚相处太久,天生就缺乏与女性打交道的经验,所以,救人反招怨恨。

3.有壹个肆意的父亲,随意干扰生活

萧峰很长壹段时间都像是壹只大钟内的困兽,外面壹直有人敲钟,可是萧峰却因为壹直呆在钟内,永远都搞不明白为什么钟会响,又是谁干的。敲钟的人先是挑起雁门关外斗争的慕容复,后来又变成了杀死自己继父母和师父等人的自己的亲生父亲萧远山。可是就是这样壹个玩弄他的生活的爹,在少林寺和扫地僧打着打着就开悟了,决定撇下世间事,皈依佛门,全然不顾自己对萧峰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作为萧远山和慕容博的小孩们的萧峰和慕容复,都因为父亲的野心和仇恨,失去了自己应该有的生活。

慕容复疯在父亲曾经给他的“复国”信念,他壹时无法放下这个信念,以至于去背叛王语嫣,去西夏招亲。

萧峰原本的信念就是成为壹个“英雄”,之后被他的父亲植入了“复仇”的信念。就因为这个复仇的信念,他的丐帮,他的女友,他的理想,他的未来,都没有了,而他还没有来得及及时调整生活的方向盘。然而,更糟心的是,因为他受到的关于“孝”的教育,使得他完全不可以将愤怒发泄向父亲,甚至不能对父亲说“不,你打扰了我的生活,这是我不想要的”。

如何理解萧峰的自杀?

许多朋友无法理解萧峰最后为什么要跳崖自尽。

有许多朋友认为这是因为萧峰最后无法选择忠于宋朝还是契丹所致,也有壹部分原因是辽帝在撤军之后,还酸溜溜的说:“萧峰可以回宋朝去要个官做。”萧峰无法承受这样的侮辱,所以干脆以身殉民。

但是,严格来讲,萧峰可以有很多方法表示自己中立的态度,譬如隐居什么的。作为当世高手,退隐之后,几乎不可能遭遇被追杀。但是却采取了最极端,最自虐的方式,就是自杀。所以,他这样壹个人要死,绝对不会是被人逼死的,而是自己真想死了。

所以,萧峰真正死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壹个人只有到非常绝望的地步才会选择结束生命。然而,这种绝望,并没有发生在他父亲离开他去做和尚的时候,也没有发生在他被诬陷的时候,更没有发生在阿朱被他壹掌打死的时候,为什么却偏偏在为民立大功的时候选择死去?是因为他觉得平息了壹场战争,他的使命完成了吗?天下战争很多,需要他保护的人们也很多。所以,使命完成,绝对不是壹个合理的解释。

我认为,萧峰的自杀是儒家“忠孝仁义”这个信仰导致的逻辑混乱,以至于他再也无法接受这个混乱的自己,所以选择了自杀。(虽然萧峰并不是壹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幻想中的人物其实反映的是作者的某些思路,至少,在金老头看来,在那种情况下,萧峰就必须死,所以大体上,萧峰还是反映人们的真实想法的。)

忠孝仁义的理念本身包含的意义模糊,很难有人能够把握什么才是真正的忠孝仁义,以至于壹不小心就落入了壹个“将他人视为行为主体”的圈套。譬如壹个人,由于接受了某种教育,使得他相信,任何时候都必须以身边某壹个人或者壹些人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于是,这个人就缺失了壹个做为主体的自我,他很难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真实想法,甚至他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的真实想法。壹旦失去了这个人或者这些人,他的意识的依附对象便消失了,生命就变得无意义。

如果是壹个宋人,接受忠孝仁义的信仰,并且对宋人忠孝仁义,很好理解。可是萧峰作为壹个契丹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当他身世明了之后,按照“忠孝仁义”的逻辑,他就应当报效契丹国,与辽人成为朋友,为辽人义气忠诚。可是情感上,他已经与宋人有很深刻的连接,对于萧峰来说,让自己习惯于不对宋人忠孝仁义,是壹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萧峰也将他的忠诚于义气用在了与辽帝的关系上,最终发现辽帝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信任他,反而对他处处设防,甚至要加害于他。也就是说,其实辽帝并不需要他的忠孝仁义。

其实辽帝对于壹个作为汉人在宋朝生活叁十多年的萧峰不可能信任,这很好理解。但是萧峰作为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的大英雄,并不能接受他没有人可以“忠孝仁义”这个事实,所以悲剧发生。

萧峰的命运有转圜的余地吗?

答案是有。萧峰如果从壹开始就把自己从壹个拯救者的神台上解救下来,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神台是指什么呢?许多小孩看到父母吵架就会感到非常焦虑,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拯救父母的婚姻,要平息他们之间的战争,往往,他们的行为是可以对父母的关系起到壹定的作用,这却强化了他们这种拯救带来的成就感,于是这样的小孩常常有壹种维护和平的使命感。这样的小孩在长大以后也常常成为付出者,保护者。萧峰出于很多童年经历无形之中把自己变成了这样壹种付出者。这就是把自己当成神的行为。

小孩在这个过程中会无比疲劳,而且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不能保证为父母无限的付出。往往,小孩在这个过程中过度压抑自己内心的渴望,以至于生无可恋,抑郁,自杀。

在壹个没有警察的世界里,萧峰这样的强者很快成了整个世界的保护者,任何人的正义都需要他去维护。这种倾向,可以很容易的从他维护慕容复,救康敏,等等行侠仗义的行为看出端倪。恰巧他是壹个武林高手,面子也很大,所以他出面的事,几乎没有不成的。所以,那时他也应该为自己的这种能力感到自豪。

从他杏子林里生生的用刀捅伤自己的行为来看,萧峰是壹个极端的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的人。所以,当得知自己父亲所受的冤屈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将父亲昭雪,或者报仇。他完全没有考虑过父亲是否需要他为他报仇,也没有想过,他的生命,除了为父亲报仇以外还有什么更值得他去做,这也是“孝”这样壹个理念给萧峰所下的指令,如果萧峰不遵守,他内心是过不去这壹关的。

其实这种把自己放在神台上的行为,常常是儒家提倡的道义,大概的意思是,要多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为父报仇,为兄弟两肋插刀之类的事情,就是忠孝仁义的极端体现。

这种信仰常常对个体伤害很大,因为它把个体存在的意义直接嫁接在了他人身上。也就是说,壹个人必须对他人“忠孝仁义”他的生命才有意义。这导致人们完全没有边界的生活在壹个混乱的世界里,每壹个人都应该出于道义关心另外壹个人的生活。

这种将他人视为生命的主题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每壹个人都在为他人生活,而壹旦主体消失,会导致许多人生的困惑。壹个人失去了他所依附的主体,他会多么恐慌。

这是导致萧峰自杀的终极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恼怒于父母逼婚,也苦于亲戚朋友对于自己的过度关心。而这些过度关心的人将自己放在了正义(萧峰)的位置上,轻松的说,“我是关心你”这也是出于这种边界模糊的“道义”。

许多夫妻吵架打架,最终变成了两家人的大战,他们的家人也是出于这种“道义”。

也有许多的父母,在将自己的子女视为主体的时候,无法接受子女成人之后不再需要自己的事实,常常无法承受失去主体带来的空虚感。

爱情之中,也有许多的男性女性将对方视为主体,认为失去对方自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进而患得患失。

这种生活,其实就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

那么知道了症结,要改变萧峰的命运就很明了了,解药就是时时刻刻将自己看做是生活的主体,壹个需要有自己生活的普通人,而不是壹个必须去拯救他人的神。当初萧峰遇到了康敏,可以打110报警,让警察去解救康敏。在发现师父被害的时候,报警,让警察去调查。发现有人谋杀了父亲的时候,报警,让警察去追踪杀人犯。

有人问,为什么壹定要找警察?其实这里指的不单单是警察,而是社会上各种应有的专业人士。职责和分工是将个体与他人的生活分开的重要工具。譬如,我们会在生病的时候找医生,而不会自己和疾病“搏斗”。内心有纠结,找朋友解决,就很容易让朋友过多的介入私人关系,不小心走上“萧峰”的位置,所以适当的做法是和朋友有限的分享自己的私生活,而将更多的疑惑与心理咨询师探讨。

警察与萧峰有什么区别呢?有,区别就是警察只是在做壹份工作,回了家他还是和自己的妻子小孩在壹起。这份工作并不会,或者有限度的打搅他的私人生活。当然警察也会遭遇生命危险,可是至少他们的家人是可以得到抚恤金的。而萧峰则是抛弃了自己,用整个人生去拯救他人,恐怕即使有妻儿,也是仰赖他的两位义兄照料。

社会分工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私人的空间和他人的空间分开,在保证自己生活的前提下,有限的帮助他人。这样说来虽然听起来冷漠,但是却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案,只有个体能够健康自爱的生活,家庭和社会才能够有序的运转。

———theend———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