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妈妈娃娃亲子]隔阂源于表达错位理解

更新日期:2021-09-08 23:12:53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女儿和母亲是两个能够重叠的影子,母亲往后看时,影子与女儿重叠,女儿往前看时,影子与母亲重叠。“冤家”背后其实深藏着“爱”母女是两条流向不同的河。无论途中多少次撞击,多少次分合,最后,都将殊途同归。“母女冤家”这个专题名称吸引了我,母女本是...

女儿和母亲是两个能够重叠的影子,母亲往后看时,影子与女儿重叠,女儿往前看时,影子与母亲重叠。

“冤家”背后其实深藏着“爱”

母女是两条流向不同的河。无论途中多少次撞击,多少次分合,最后,都将殊途同归。

“母女冤家”这个专题名称吸引了我,母女本是家庭中最亲近、最相似、最好沟通、最能彼此理解的两代人,为什么会成为冤家呢?

是生活节奏太快,两代人隔阂深?

是同性相斥,女人与女人不能和谐相处?

是青春期和更年期的较量,母女之间情绪冲突不断?

……

读了《那只颤抖在半空中的手》、《那一年我写下了致母亲的宣战书》等几篇文章,感慨颇多。何谓冤家?冤家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称谓,大凡称得上冤家的两个人,不是有着亲密来往或零距离接触的人,就是有着血缘关系又彼此疏远的亲人。比如夫妻冤家、父子冤家、母女冤家,好友冤家等。所以,中国有句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意思是说冤家不是随便结的,称得上冤家的人之间,一定有着丝丝缕缕的情与爱……

因为情与爱缠绕太紧,让彼此透不过气来,或爱得过于专横和霸道,让对方失去了自我。仔细品读“母女冤家”的种种行为和演绎的故事,不论生活中曾经硝烟弥漫,不论母女如何剑拔弩张,读到最后,却发现在母女心灵深处总有最柔软最光滑最温情的气息飘逸而出,在“冤家”两个字背后实际上深藏着一个字——爱!

《有些爱需要细微感受才能发现》的结尾是这样写的:“那一次,是我和母亲成为朋友的开始。我明白不管怎样,母亲是爱我的,尽管有时错误在她。”

母亲为什么喜欢扮演“绊脚石”的角色

母亲出于责任和爱,总想站在女儿面前,为她遮风挡雨;而女儿出于好奇和爱,总想超越母亲身影,直接去栉风沐雨。在遮挡和超越的路上,母女时常免不了冲突,以及不可避免的相互伤害。

母亲用整个生命创造和养育了女儿,为什么在女儿渴望挣脱母亲的手独自奔跑的时候,母亲却喜欢扮演拦路虎、绊脚石的角色呢?

天下母亲有着相同的心愿:希望女儿比自己的命运好;希望女儿能按照自己理想的样子长;希望女儿的心灵和情感不受伤。因为母亲的相同心愿,自然会上演相同的剧目。所以,很多母亲在女儿青春期都不能自控地采取“偷看日记,偷听电话或跟踪盯梢”等手段限制、阻拦女儿交异性朋友。

女儿无法理解母亲,或以激烈叛逆方式对待母亲,不是女儿不领情,不懂得母爱,而是渴望长大,渴望自由,渴望独立的心在鼓动着青春期的女孩拼命地想挣脱母亲的手,想独自体会长大的滋味,独自面对各种考验和挑战。

如果母亲懂得女儿的心理需要,多给女儿一点自由的空间,多允许女儿自主选择,多倾听女儿的心里话,我相信母女之间一定欢乐多于痛苦,信任对于猜忌。《那一年我写下了致母亲的宣战书》一文的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真实地传达母女愉快相处的秘密:

“距离让我和母亲互相思念,互相牵挂,两个人的战争终于落幕。”

如果母亲尊重生命自然成长的规律

母女之间恩怨的结,只有母亲能解开。因为只要母亲回想自己小时候,就能够读懂女儿,而女儿却只有成为母亲,才能懂得母亲……

中国有句俗话“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贴心小棉袄的比喻形象而丰富,但被称得上“贴心小棉袄”的女儿不是在15岁或18岁的年龄,而是女儿出嫁做了母亲以后,因为只有女儿做母亲了,才能读懂母亲对孩子的担心、牵挂、思念,以及由过度担心和牵挂,导致爱的行为变形,爱的语言刺耳……

母女之间并非一定要爱得成为“冤家”,爱得痛苦不堪之后,才猛然醒悟,原来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你。因为那样的“爱”,毕竟浪费了很多美好的时光。

母亲是最能读懂女儿的,因为青春期女孩的种种心思母亲都曾经历过,比如渴望异性的关注、渴望美丽、渴望自由等等,再比如爱做白日梦、追逐偶像、为感情犯傻等等。其实,青春期女儿正在犯的各种错误,母亲也一定曾经犯过。只是母亲不希望女儿出任何差错,希望女儿比自己顺利,所以,才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女儿把握生命的罗盘。

其实,每个个体生命的成长是相似的,因为生命的自然周期是相似的,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也自然是相似的,如果母亲尊重生命自然成长的这一规律,即使与女儿有了恩怨的结也能解开,让母女由“冤家”变成“朋友”。

有个女孩,一直在寻觅最爱她的人,经历叛逆反抗之后,她和母亲终于变得亲密,她说:“现在,我和母亲已经能够成为知己,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包括我稚嫩的感情和白日梦……”

女儿是母亲重温的一本书。

母亲是女儿正要打开的一本书。

这两本书写着两个相近,但完全不同的故事,像隔着一扇门的两间完全不同的屋子。

谁想走进另外一间屋子,都必须有一把可以打开门锁的钥匙。而门锁输入了两个时代的密码,谁想打开它,必须先破译时代的密码……

阅读全文
Cnzz